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表列出了酒精在实验中的作用,表述错误的选项共有(    )

    选项

    实验

    酒精的作用

    菊花的组织培养

    工作台、外植体、培养基等的消毒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浮色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酒精和卡诺氏液一起制成解离液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防止小动物尸体腐烂

    A . 1项 B . 2项 C . 3项 D . 4项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 . 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 . 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 . 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中国科学院欲探究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分布情况,选取了西藏三个地区亚东乡(海拔2880m)、上亚东乡(海拔3350m)和帕里镇(海拔4300m)进行采样并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三个测量位点土壤菌群进行调查 B . 可根据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C . 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差异,与多样化的植物有关 D . 三个不同地区菌群物种数目差异较大,体现了群落结构垂直分层的现象
  • 1. (2024·广西模拟)  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森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同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可使群落呈现一定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B .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 影响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窗及林下生长各种生物的主要因素均为光照 D . 黄鹂与杜鹃的食性、栖息空间完全相同,两种鸟占据的生态位也不一定相同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 (1) 由图甲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 (2) 由图乙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这样就会避免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多样性。
    3. (3) 风光优美的内蒙古草原是很多家庭观光游玩的好去处,同时也在防止土地的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 (4) 科研人员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组成,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探究实验目的为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位于树皮和树叶上的植食性昆虫,觅食部位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类

    觅食对象所在部位

    栗颊林莺

    树顶新生针叶区、嫩芽区

    黑喉绿林莺

    中上部新生针叶区、嫩芽区、较老针叶区

    栗胸林莺

    老针叶区、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中层枝条区

    黄腰白喉林莺

    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较低树干与中层枝条区

    A . 该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种群 B . 栗颊林莺与黑喉绿林莺觅食部位的差异可以减弱种间竞争 C . 研究栗胸林莺的生态位还包括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D . 林莺属于次级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
  • 1. (2024高二下·阳朔期中)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对江豚种群数量起决定性作用,长江及其支流的“十年禁渔”政策使鄱阳湖江豚数量出现了显著改变。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缩小了江豚的环境容纳量 B . 当某种群被引入一个新环境中,短期内该种群将呈现“J”形增长 C . 研究江豚种群的食物、天敌等,属于对江豚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D . 鄱阳湖中某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达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 1. (2024高二下·阳朔期中)  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群落的季节性 B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燕草与秦桑构成了一个群落 C .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蛙声属于物理信息,其有助于种群的繁衍 D .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鳢有鲔,鲦鲿鰋鲤”(形容河中鱼类丰富)——这些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写到:‘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动物分层现象与对食物的利用有关 B . 鸟儿呼朋引伴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 . 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D . 生态位有较大重叠的鸟类,更有利于群体间信息交流以及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 B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 . 沙丘、火山岩、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D . 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