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B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并不影响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 C .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不会发生演替 D . 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 .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B .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 . 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D .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下列关于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建构法 B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 .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和研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D .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减法原理控制变量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 . 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 . 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 . 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 1. (2024·广西模拟)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科研人员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业残渣(秸秆)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携带相关酶,可同时高效生产人工淀粉和单细胞蛋白。部分生产工艺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酵母增殖的适宜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酵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35℃,适宜pH为5.0~5.8

    A . 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进纤维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 . 生产单细胞蛋白时可选择28℃、pH为4.5的条件,过程中为监测酵母菌数量,取发酵液稀释1000倍,用25×16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体积为0.1mm3),测得5个中方格细菌总数为60,则发酵液中每毫升约有3×109个酵母菌 C . 本生产过程宜在密闭的啤酒发酵罐中进行 D . 生产前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可为100KPa、121℃、20min
  • 1. (2024·广西模拟) 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图1为生态浮床的构造,图2表示水体中鲫鱼的种群数量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带标记鲫鱼部分死亡,则使估算结果比实际值大 B . 流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 . 当Nt为b时,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 通过定期收割可以加速降低水体中氮和磷等矿物质的含量
  • 1. (2024·广西模拟)  如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法,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 (2)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3. (3) 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生态走廊”,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 1. (2024·广西模拟)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的营养结构(共四个营养级,甲和丁同属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A .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丁,位于第二营养级的是甲 B . 图中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3% C . 如果丙为丛生或者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可以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D . 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属于化学信息,说明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 1. (2024·广西模拟)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对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A . 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低 B . 乙鼠兔种群的K值比甲鼠兔种群的K值大 C . 第2年,甲鼠兔L值下降可能是由乙鼠兔迁入与其竞争资源导致的 D . 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时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鼠兔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在生物学上,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以下列举的生物学过程不能体现该特点的是( )
    A . 猎物与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 B . 胰岛素含量与血糖浓度的变化 C . 草与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D . 寒流来袭与某些昆虫种群密度的变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