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宁模拟)  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低温、缺氧环境中,可以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寒风刺激会被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
    2. (2) 冷刺激信号到达体温调节中枢后,中枢会发出信号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热量散失。支配血管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还支配内脏和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支配。
    3. (3) 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缺氧耐受性是在指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下,生物体能维持其生命力的能力。科学家拟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尝试探索如何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实验设计如下:

      ①将3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成年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放入甲、乙、丙玻璃瓶内,密封。应对培养小鼠的空气做特殊处理,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瓶内空气处于状态。

      ②将上述三个玻璃瓶分别放入盛有24℃(甲)、0℃(乙)和40℃(丙)的水中保温,观察记录三组小鼠在不同温度的玻璃瓶密封培养的存活时间和耗氧率,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和耗氧率的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组别

      存活时间/min

      耗氧率/(mL·g-1·min-1

      43.33

      0.030

      100.27

      0.019

      24.73

      0.033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 (4) 低温麻醉是指麻醉时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患者体温降至预定范围内。做心脏外科手术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阻断血流,暂停血液循环。请运用上述结论解释给患者做心脏外科手术时,实施低温麻醉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字母代表相应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b是(填“促甲状腺”或“甲状腺”)激素,X表示的腺体是
    2. (2) 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体温下降时,在c的作用下,肌肉和肝脏产热量会(填“增加”或“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如果人体激素c分泌量过多,则通过一定的调节会引起a和b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之为调节。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体温上升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皮肤,促使皮肤的毛细血管(填“收缩”或“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3. (3) 图中d表示激素。如果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激素d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后会使尿量
  • 1. (2024高三下·楚雄模拟)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致命性疾病,患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温度过高使所有酶变性失活,温度降低后即可恢复 B . 环境温度超过40℃时,皮肤主要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 C . 重症中暑会引起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D . 人体大量出汗后,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将会减少
  • 1. (2024·昆明模拟) 从 80年代至今,中国南极科考队已完成36 次考察。处于冬季极寒且只有夏冬二季的特殊周期环境中,科考队员的身体发生相应生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使散热量减少 B .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C . 进入寒冷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 D . 在特殊周期环境中,人体节律改变与下丘脑无关
  • 1. (2023高二下·茂名期末) I、图1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I、图2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所示的免疫方式是,图1中的细胞c是 
    2. (2) 人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过程是(用图1序号表示)。
    3. (3) 人体的产生冷觉的A是
    4. (4) 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调节,
    5. (5) 与激素④在血糖调节方面作用相互抗衡的激素是
  • 1. (2023高二下·茂名期末)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B . “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C . 下丘脑可感受寒冷刺激,而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D . 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
  • 1. (2024高三下·大理二模) 全国莘莘学子为实现理想,无论寒暑,勤奋苦读。健康的体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正常情况下,无论寒暑,机体的体温始终接近37℃。炎热的夏天,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从而增加散热;寒冷的冬天,体内(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2. (2) 上课时有了尿意但不是很急,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
    3. (3) 有的同学还不到放学时间就感到饥饿,甚至头晕、无力,此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4. (4) 长期熬夜、不注意加强锻炼都会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接种疫苗,疫苗通常是用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他预防措施还有(答出两点即可)。
  • 1. (2024高三下·西山模拟)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人在跑步时,自主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运动还会导致体温升高,这是因为相关神经兴奋后。体温升高使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
    2. (2) 高血压被称为“慢病之王”,是中风、心梗、心衰竭及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血压调节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注:AⅠ是血管紧张素Ⅰ;AⅡ是血管紧张素Ⅱ;肾素由肾进球细胞分泌

      ①临床上,医生在诊断肾性高血压时,通常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据图可推知促进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

      ②卡托普利是一类降压药物,降压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若想采用高血压模型鼠验证卡托普利降压机制,写出简要的研究思路。

  • 1. (2024高三下·河池模拟)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简称为流感病毒,根据内部蛋白质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质,甲流的HA分为H1-H18,NA分为N1-N17,甲流病毒感染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等,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颤,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人体有多道免疫防线,其中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当甲流病毒突破非特异性免疫后,特异性免疫能对甲流病毒处理的除了巨噬细胞外,还有
    2. (2) 激活B细胞的信号除了甲流病毒的直接接触外,还需要。此后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抗体通过使甲流病毒不能随血液传播,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3. (3) 感染甲流后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的原因是
    4. (4) 感染甲流后,会出现畏寒的症状,有人建议顺便捂一捂,加快出汗,从而使体温下降。但是该说法是不对的,原因是
  • 1. (2024·贵州模拟)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有一确定的体温调定值(37℃)。体温偏离这一数值,能反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散热和产热过程,维持体温的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 (1) 剧烈运动时,正常人体温仍可维持在“体温调定点”。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此时,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皮肤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2. (2) 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激素主要是(答一种),使人体的耗氧量增加。
    3. (3) 综上所述,体温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二者之间的联系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