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近年来,人为开发和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得位于黄河下游的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研究人员对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该湿地的垂直结构 B . 随着水位的下降,该湿地菹草群落会向芦苇群落演替 C . 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得知该湿地的物种丰富度 D . 人类活动一定会使该湿地植物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人们向遭受污染的某湿地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表示该湿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湿地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滤食性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为。在食物链“绿藻→鲢鱼→乌鳢”中,与鲢鱼相比,乌鳢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2. (2) 图2中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
    3. (3)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体中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增加,一段时间后图1中体内的该有毒物质浓度将最高。投放一定数量的乌鳢可防止蓝细菌数量爆发性增长的原理是
    4. (4) 为了提高经典治理蓝细菌方案的效果,科学家又提出第二种方案:“投放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图3表示在放养一定数量链鱼后的相关实验结果(用高氮、低氮模拟水体污染程度)。

      ①高氮实验条件下,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改变情况是,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放养一定数量的链鱼在条件下对经典治理方案促进作用更明显。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深水种菱,浅水种稻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去其螟腾,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 鹰在此生态系统中,是最高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 C .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能流向生产者 D .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创造有益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 B . “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 C .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协调原理 D .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区面临的生态威胁之一,芦苇是南通沿海地区的本土植物,由于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竞争激烈。对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互花米草参与当地食物链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

    1. (1) 互花米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由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其入侵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填“降低”或“升高”)。
    2. (2) 图中未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3. (3)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
    4. (4) 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1:1调整为3:1,传递效率按20%计算,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倍。
    5. (5) 互花米草与植食性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是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我国各地劳动人民通过不同的方法让昔日盐碱地变成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1. (1) 科研人员利用新疆盐碱地的特质,调配出适合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养殖了大量“海产品”。但用“人工海水”进行水产养殖容易出现N、P等无机盐含量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人工海水”生态系统中,马尾藻和萱藻是鱼的主要饵料,裸甲藻可产生甲藻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水体营养化水平对藻类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

      据图分析,裸甲藻和马尾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当水体的营养化水平处于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引入海菖蒲等海生挺水植物并定期收割,既能有效抑制裸甲藻的繁殖,防止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又能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其原理是

    2. (2) 黄河三角洲某地区根据上述原理,“挖塘抬田”建立的台田模式如下图2所示:

       “挖塘抬田”是在低洼盐碱地上按一定的比例开挖池塘,并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由图可知,在的作用下,台田的无机盐将会减少,一段时间后台田上就可以种植棉花、黑枸杞等农作物。池塘四周池坡要种植多种植物以保护池坡,一般来说,距离池塘由近及远,植物耐盐碱能力

    3. (3) 青海湖裸鲤可通过调节自身代谢来适应水域中盐碱度的变化。研究人员选取土著品种耐盐青海湖裸鲤作为养殖对象,饲养于盐碱度较高的池塘中。研究人员对该池塘生态系统中4类生物A、B、C、D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A

      B

      C

      D

      生物种类

      青海湖裸鲤

      底栖动物丙

      浮游植物甲

      浮游动物乙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浮游动物乙

      浮游植物甲、浮游动物乙

      /

      浮游植物甲

      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网)为(用字母表示)。研究表明,盐碱水养殖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淡水养殖组,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与淡水养殖相比,

  • 1. (2024高二下·珠海期中)  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逐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例表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B . 吸引天敌控制蛾幼虫数量的信息素属于生物信息 C . 食物链“烟草→蛾幼虫→天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 . 蛾同化的能量可通过自身产生的粪便和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
  • 1. (2024高二下·珠海期中)  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不用投放饲料,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1. (1) 蚕粪养鱼,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的能量。“鱼塘泥肥桑”的原因是
    2. (2)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
    3. (3) 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 (4) 诗人孟浩然看到美丽的田园景象,写出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1. (2024高二下·珠海期中)  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种草和种树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恢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应选择一种耐旱的草本 、灌木或乔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则 B . 沙地上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 . 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消费者的引入既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又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 D . 三北地区的生物群落现阶段以草原群落为主,但只要时间足够,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