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若棒状杆菌中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则称之为精氨酸依赖型菌。野生型棒状杆菌经诱变、筛选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的过程如图所示,过程①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甲培养基上,待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将甲培养基中的菌落转移到乙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 . 培养基乙中缺乏精氨酸,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C . 下一步应从培养基乙中选出A菌株作为所需菌种 D . 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导致谷氨酸棒状杆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 1. (2024·广西模拟)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科研人员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业残渣(秸秆)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携带相关酶,可同时高效生产人工淀粉和单细胞蛋白。部分生产工艺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酵母增殖的适宜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酵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35℃,适宜pH为5.0~5.8

    A . 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进纤维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 . 生产单细胞蛋白时可选择28℃、pH为4.5的条件,过程中为监测酵母菌数量,取发酵液稀释1000倍,用25×16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体积为0.1mm3),测得5个中方格细菌总数为60,则发酵液中每毫升约有3×109个酵母菌 C . 本生产过程宜在密闭的啤酒发酵罐中进行 D . 生产前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可为100KPa、121℃、20min
  • 1. (2024·广西模拟) 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古称“幽菽”或“嗜”。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能生产豆豉,西汉初年,其生产、消费已初具规模。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豉》中也有相关记录。下面是豆豉制作的流程图,装坛放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营养更丰富 B . 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单一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 C . 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只是调节口味 D . 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 B . 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八成满,然后倒入煮沸的盐水 C .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D . 制作果酒过程中应先将去除枝梗的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晾干备用
  • 1. (2024·广东模拟)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探究新的治疗手段,科研人员在大肠埃希菌EcN菌株中导入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工程益生菌EcN-PAL,并分别在有氧、缺氧条件下培养EcN-PAL和EcN,检测苯丙氨酸降解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苯丙氨酸降解率=×100%

    A . 培养基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苯丙氨酸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 . 设置EcN组是为了排除苯丙氨酸自然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 . 对比有氧、缺氧条件下的表现可帮助评价其在消化道中作用 D . 若EcN-PAL能大量分泌苯丙氨酸裂解酶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尿素分解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倒平板后要间歇晃动培养皿,以保证培养基表面平整 B . 培养皿中Ⅰ区的细菌数量较多,一般从Ⅱ区挑取单菌落 C . 该实验结果存在单菌落,因此可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 . 培养基的pH可调至近酸性,其中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物质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早在《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记载,“旨蓄”就是储藏的美味品,如腌制的泡菜等。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腌制前,需要对菜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B . 条件适宜时蔬菜中的糖转化成乙酸,导致溶液pH降低 C . 若泡菜坛产生白膜是因为混入氧气导致乳酸菌大量繁殖 D . 可通过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后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鉴别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只需加入唯一碳源PVA、碘液、其他各种营养物质 B . 实验中还应设置加入完全培养液的对照组,对照组菌落数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 C . 要测定PVA分解菌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细菌计数板直接计数 D . 对PVA分解菌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在尝试自己制作果酒的实践活动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山楂果和山楂泥作原材料,按照所学步骤制作,十天后甲同学的发酵瓶中酒精量很少,乙同学的发酵瓶中出现了白色物质覆盖现象,乙同学猜测发酵瓶中长出了毛霉,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疑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提高酒精的含量,弥补自然接种量少的缺陷,在发酵瓶中加入清洗过的山楂果后还需要加入,发酵瓶发酵产酒精的主要反应式为
    2. (2) 排除操作过程的影响,甲同学的发酵瓶里产酒精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 (3) 乙同学继续用法对发酵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该方法统计得到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接种时涂布器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
  • 1. (2024高二下·阳朔期中)  甜米酒是我国的传统酒种,某酿酒厂以无核黄皮果(富含维生素、有机酸及特殊的香味)为辅料研制出黄皮果甜米酒。制作黄皮果甜米酒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甜酒曲含有微生物和淀粉酶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加入甜酒曲的目的除提供少量菌种外,还能;主发酵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为
    2. (2) 获得高活性酵母过程中,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要求是既要允许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又要
    3. (3) 在制作黄皮果甜米酒的过程中,为确定黄酒高活性干酵母(YWBY)的添加量,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制作黄皮果甜米酒的实验结果可知,YWBY的最佳接种量是%。YWBY接种量为0.12%时酒精含量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4. (4) 研究人员发现从发酵第8天开始,作为底物的还原糖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