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森林被灌丛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发生变化 B . 人类的开垦活动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C . 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 . 群落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模型,图乙表示①种群和②种群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J”形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图甲中出现阴影部分表示的是。若不更换培养液,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图甲中曲线最相似。
    2. (2) 图甲中ab时间段,曲线Ⅲ所代表的种群出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图甲中cd段曲线Ⅱ的变化趋势与图乙中②种群的时间段相对应。
    3. (3) 若干年后,发现一个湿地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第一样方

      第二样方

      第三样方

      个体数

      3

      5

      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株/m2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答两点)。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震旦鸦雀数量非常稀少,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震旦鸦雀以湿地芦苇丛为栖息地,对环境水质有极高要求,因此,它也被称为“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回答下列问题:
    1. (1) 震旦鸦雀主要以蜻蜓、蚜虫、介壳虫等为食,震旦鸦雀与介壳虫的种间关系是。雄鸟通过发出优美的叫声并向雌鸟翘起尾巴来求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
    2. (2) 为更好地了解震旦鸦雀,还须认识其所在的群落,而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3. (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答出三点),保护震旦鸦雀的最有效的措施为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包含4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 .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 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 . 图中甲是次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植物种子的传播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腐生细菌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B .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终保持稳定 C . 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 D . 取样深度不同,土壤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不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 C .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利用、自给自足,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 D . 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营养级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代表动物

    蜥蜴、蛇

    松鼠、蜂猴

    旅鼠

    斑马、狮子

    代表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

    三叶橡胶树、望天树

    地衣、苔藓

    尖毛草

    A . 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均以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干旱环境 B . 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 C . 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相对较少 D . 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先涝后早,蚂蚱成片”是我国劳动人民对蝗灾出现的一种规律总结。现代研究发现,蝗虫通过释放4-乙烯基苯甲醚(4VA)进行聚集,从而危害农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蝗虫通过化学信号聚集,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 . 人工合成的4VA能聚集蝗虫并将其诱杀,属于化学防治 C . 4VA促进蝗虫聚集,导致种群密度增大,属于负反馈调节 D . “涝”和“旱”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 B . 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得结果比真实结果偏小 C . 使用样方法调查不同种群的密度时,样方多少、大小、取样方法可能不同 D . 应该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 . 在计数室内滴入酵母菌培养液后须缓缓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 C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可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 . 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不会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