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广东月考)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 )
    A . 遵循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 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 .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D .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 1.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征服两河流域

    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灭波斯帝国

    宣布君权神授,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A . 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 B . 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D . 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 1. (2023高一下·青原期中)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 . 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 法典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C . 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D . 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部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以下,减一等。

    ——《唐律硫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一一《孙中山全集》

    1. (1) 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 (2) 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意以实现的原因。
  • 1. (2023高二下·南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律在两河流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英国学者萨格斯统计,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 95%左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开创了两河流域成文法典之先河。影响最大的法典当属《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

    材料二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侧。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 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宪政形成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划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 1. (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 《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法律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两则规定都( )
    A .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B .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C . 体现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 .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 1. (2023高二下·汕尾期末) 公元前18世纪面世的《汉谟拉比法典》(如图),详尽地规定了契约的订立和履行。如第42-52条是对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253-277条是对劳力雇佣者法定义务的规定,等等。《汉谟拉比法典》对契约订立和履行的规定( )

    A . 弘扬了法律观念与契约意识 B . 确立了古巴比伦的商业优势 C . 带有浓厚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D . 是人类契约文明的历史源头
  • 1. (2023高一下·电白期末) 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
    A .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B . 灌溉农业发达 C .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D . 海外贸易繁荣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十二铜表法》第8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这表明古罗马的司法原则是(  )

    A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 严守契约规定 C . 严格等级与“同态复仇” D . 追求公正至上
  • 1. (2024高二下·黔江月考) “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这表明( )
    A . 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 B . 习惯法逐渐演变为成文法 C . 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 . 古代罗马法重视公法建设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