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史载: “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据此材料,从中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户籍损坏,人口统计失实 B . 赋税繁多,新旧项目叠加 C . 土地买卖,兼并之风盛行 D . 官吏盘剥,逃户日益增多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当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②将白银收回国有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永无止境,全球化也还远未被人们认识清楚。关于这一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不同。资本主义希望维持现状,或多或少地使之屈服于资本单方向流动的可能。而社会主义让人们看到,为什么资本主义全球化会受到限制,为什么它会不断造成并逐步加深世界的两极分化。”

    ——【埃及】萨米尔·阿明

    材料二 下图为1827—2017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占 GDP的比重变化图

    ——引自邵宇《激进的变革:世界正处在全球化“第三次解绑”的技术节点》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列关于唐睿宗至唐玄宗年间的记述,可用于研究( )

    文献记述

    出处

    初,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

    《新唐书·志第四十·食货一》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并兼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

    《文献通考》卷2《田赋考二》

    兼并者不复追征,贫弱者不复田业,姑定额取税而已

    《文献通考》卷3《田赋考三》

    A . 赋税标准的演变 B . 劳作方式的进步 C . 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均田制度的破坏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
    A . 重新启用银元 B . 实行法币改革 C . 发行金圆券 D . 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年)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卡尔,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构成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白银流转数字表明,15-18世界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让16世纪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而交流的主要媒介则是白银。

    ——《中国通史》卜宪群

    1. (1) 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种赋役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内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政府因素。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史载某一制度:“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这一制度的实施( )
    A . 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 B . 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C . 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为唐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 1. (2024高二下·南山月考) 山东临清从明代后期至清中叶一直是华北重要的商城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漕粮储运码头,下图是乾隆——道光年间临清关实征关税额的变化。该图可以表明( )

    A . 清乾嘉年间临清税收额持续下降 B . 沿海贸易发展导致临清地位下降 C . 明清的经济重心持续向南方转移 D . 运河年久失修导致运输能力下降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1923~1934年中国海关进口税率变化表

    年份

    1923年

    1928年

    1931年

    1933年

    1934年



    4.3

    16.1

    25.4

    34.3

    据表可知(   )

    A . 列强加紧商品输出 B . 改订新约运动效果明显 C . 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 . 中国对外贸易实现顺差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公元前200年汉政府规定,民产子可免役两年;公元前189年又规定,女子十五岁至三十岁不嫁,须缴纳五倍算赋。据此推知,汉代立国之初( )
    A . 人口政策朝令而夕改 B . 奉行男尊女卑的儒家理念 C . 社会劳动力严重稀缺 D . 人头税的负担总体比较轻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