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①。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 (1) 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
    2. (2) 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唐代廉相陆贽曾上书评价当时的赋税制度:“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每岁色目颇殊,唯计求得之利宜,靡论供办之难易,所征非所业,所业非所征,遂或增价以买其所无,减价以卖其所有。”他认为此赋税制度(   )
    A .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C .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 . 未形成完备的体系
  • 1. (2024高一下·月考) 唐初、政府对逃散浮寄的人户追索回原籍,实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将附郭而居、以城市为生活和工作场所的浮户统一纳入城市户籍管理体系。这一转变主要基于(    )
    A . 居住地落籍的实施 B . 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 C . 两税法改革的推行 D . 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
  • 1. (2024·河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 如此之比,其流(流即类)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助长虚伪)。 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 此乃诱之为奸驱之避役。力用不得不弛,风俗不得不讹,闾井不得不残,赋入不得不阙

    ——摘自[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 责之厚赋,则其财足以供。责之重役,则其力足以堪。何者? 其轻重厚薄,一出于地,而不可易也。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 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而富者加地则役重。 此所以度民力之所胜,亦所以破兼并之门,而塞侥幸之源也。

    ——摘自[北宋]苏轼《策别十·较赋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陆贽和苏轼对唐代两税法的评价有何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苏轼评价的时代背景。
  • 1. (2024高一下·朝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融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票,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 1. (2024高二下·河北开学考) 1973 年 10 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 . 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 . 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C . 说明美元仍旧处于强势地位 D . 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如表所示为1870~1948年中国历次船钞税率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

    年月

    类别

    税率(每吨)

    单位

    1870.12

    ≤150吨

    0.1

    >150吨

    0.4

    1933.03

    ≤150吨

    0.15

    >150吨

    0.65

    1945.10

    ≤100吨

    15

    >100吨

    65

    1947.02

    ≤100吨

    150

    >100吨

    650

    1947.11

    ≤100吨

    1500

    >100吨

    6500

    1948.08

    ≤100吨

    15000

    >100吨

    65000

    1948.09

    ≤100吨

    0.01

    金圆

    >100吨

    0.02

    A . 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长期并立的现象 B . 经济结构的变动较经济发展迟缓 C . 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促进了外贸发展 D . 关税征收深受国内金融状况影响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在美元本位制下,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向美国出口原材料和原油等初级产品来获得美元。欧洲等国则向美国购买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东亚国家的美元大部分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流回美国,部分石油输出国的美元也以购买各类金融资产的方式回流美国。据此可知,美元本位制( )
    A . 完善了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B . 加强了多边组织的平等交流协商 C . 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D . 强化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 1. (2023高二上·汉台期末) 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川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问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
    A . 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B . 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C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 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 1. (2023高一上·济宁期末) 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B . 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C . 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 D . 废除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