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 如此之比,其流(流即类)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助长虚伪)。 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 此乃诱之为奸驱之避役。力用不得不弛,风俗不得不讹,闾井不得不残,赋入不得不阙

    ——摘自[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 责之厚赋,则其财足以供。责之重役,则其力足以堪。何者? 其轻重厚薄,一出于地,而不可易也。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 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而富者加地则役重。 此所以度民力之所胜,亦所以破兼并之门,而塞侥幸之源也。

    ——摘自[北宋]苏轼《策别十·较赋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陆贽和苏轼对唐代两税法的评价有何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苏轼评价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