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汉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 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1%,1851 年增加到 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 年,英国已有 580 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 7 个,移民人数约 1790 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20 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978 到 2017 年,中国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长到 8.1 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 1. (2024·新课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    

    ——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1. (2024·新课标)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A .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 .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 .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 . 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 1. (2024·新课标) 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
    A . 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 . 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 . 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 . 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 1. (2024·上海市) 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 )
    A .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 B . 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C . 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
  • 1. (2024·上海市) 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
    A . 工厂制度的确定 B . 资本主义的垄断 C . 手工工坊的发展 D . 殖民活动的兴起
  • 1. (2024高一下·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大陆”发现后,传统家庭手工业极速瓦解和分化,一种以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的新生产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为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不断开辟国外大市场,于是,生产和消费开始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得以分离。这种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的出现,标志着国际分工进入萌芽阶段。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早期殖民主义者用超经济手段在亚、非、拉等地开疆拓土、搜刮掠夺,通过驱赶奴隶劳动、开山采矿、创建种植园,建立起了农场主制度,正是这种特别的殖民制度使早期的国际分工体系即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体系得以确立。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的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从手工劳动时代正式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也由此建立,并确立了此时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大量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地分散到遍布世界的各个殖民地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由此形成。到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并于19世纪60年代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海底电缆、电灯、电气化铁路等电气化设备被迅速应用于全世界,进一步拉近了全球各国之间的空间距离。石油化工、电力与汽车工业等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的行业特征,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经营下的企业生产在推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催生了其向外扩张,进行跨国控制的野心,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借此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胡丹婷徐志远《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分工体系萌芽时期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 1. (2024高一下·安徽月考)  1783~1785年,蒸汽机开始在纺织厂使用。蒸汽驱动的纺织机对体力的要求较低,很多妇女和儿童进入劳工队伍;1810年,英国大约每五名棉纺工人就有一名是13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反映出( )
    A . 工业发展导致妇女社会地位下降 B . 科技发展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C . 生产力变革深刻影响劳动力结构 D . 英国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 1. (2024高一下·安徽月考)  有学者指出:“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各地区间交流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大为增加,西方开始奴役和掠夺东方,美洲金银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为产业革命提供了资金。”这一论述( )
    A . 分析了工业革命开始的直接原因 B . 表明了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背景 C . 反思了“哥伦布大交换”的局限性 D . 说明了“地理大发现”的多重影响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城镇化进程始于中世纪早期,而中世纪中晚期是城镇形成的关键时期。11世纪末,英国城镇数量仍然不多,很可能低于200个。但到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城镇数量迅猛增加到650个左右,包括大中城镇52个和小城镇600个……12世纪后,随着内陆贸易、沿海贸易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繁荣,作为水陆交通集结点和枢纽的港口应运而生。

    ——摘编自沈琦《中世纪英国交通史稿(1150—1500)》等

    材料二 近代英国交通发展概况

    时期划分

    主要概况

    16、17世纪是交通困局期

    一方面,随着英国城镇的发展,水陆交通需求剧增;另一方面,交通需求剧增导致既有交通养护机制不堪重负。

    18世纪上半叶是初步缓解期

    公路方面,英国率先设立收费的公路信托。到18世纪中叶,航道改造几乎覆盖了所有河流等。

    1750—1830年是全面改善期

    公路方面出现“收费公路热”。陆路交通服务的数量、类型和范围大大扩展;运河的兴建和开通等。

    1830—1870年是加速推进期

    铁路是轨道交通持续改进的结果等。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1. (1) 解释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交通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交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