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苯甲酸是一种化工原料,常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也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的原理、相关数据、实验步骤及装置图如下:

    反应原理

    名称

    性状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g/mL)

    溶解度(g)

    乙醇

    甲苯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92

    -95

    l10.6

    0.8669

    不溶

    互溶

    苯甲酸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122

    122.4

    248

    1.2659

    微溶

    易溶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0.34g(25℃);0.85g(50℃);2.2g(75℃)。

    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回答相关问题:

    1. (1)

      Ⅰ.制备苯甲酸:在如图所示的三颈烧瓶中放入2.7mL.甲苯和100mL水,控制100℃机械搅拌溶液,加热回流。分批加入8.5g高电动搅拌器锰酸钾,继续搅拌4~5h。

      三颈烧瓶的最适宜规格为____。
    2. (2) 反应4~5h后﹐静置发现现象时,停止反应。仪器a的作用是
    3. (3) 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KMnO4+MnO2↓+H2O+

    4. (4) Ⅱ.分离提纯: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NaHSO3溶液的目的是

    5. (5) 上述“一系列操作”的顺序是____(用字母表示)。
    6. (6) Ⅲ.产品纯度测定:

      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乙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KOH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滴定终点俯视读数,所测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Ⅰ.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化学键

    H—H

    Cl—Cl

    O=O

    C—Cl

    C—H

    O—H

    H—Cl

    E/(kJ·mol-1)

    436

    247

    x

    330

    413

    463

    4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
    2. (2) 反应H2(g)+O2(g)=H2O(g)放出241.8 kJ能量,则根据所给键能数据可得x=
    3. (3) 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时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Ⅱ.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20mL 0.1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 mol·L-1KMnO4溶液

      20mL 0.2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mol·L-1KMnO4溶液

      该实验探究的是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填实验序号)。

       

    5. (5) 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2.24m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内,v(MnO4-)= (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mL)。
    6. (6) 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7. (7) 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绿矾(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也是一种工业原料。一种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 , 含SiO2、Al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绿矾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焙烧”时,需将黄铜矿粉碎,其目的是;高温“焙烧”过程中生成了三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是
    2. (2) 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下同);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3. (3) “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
    4. (4) 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或“大苏打”,也是一种重要的含硫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5. (5) 绿矾在空气中容易被部分氧化。现取被部分氧化的绿矾晶体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9.32g;再通入112m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将其中的Fe2+完全氧化。推测所取晶体中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沸石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未参与电子得失 B . 步骤一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 每生成理论上消耗 D . 所有步骤均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期中) 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X为 , 则A为硝酸 B . 若X为S,则A为硫酸 C .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 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 1. (2024·乌鲁木齐模拟) 磁性氧化铁是生产颜料、抛光剂、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重要原料。以高硫铝土矿(主要含Al2O3、Fe2O3、SiO2和少量的FeS2等)提取氧化铝和磁性氧化铁的流程如图:

    1. (1) 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为;基态Al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形;
    2. (2) “焙烧Ⅰ”过程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多层逆流焙烧”,“多层逆流焙烧”的优点是:(任答一点)。

    3. (3) 焙烧Ⅱ由氧化铝、氧化铁制得可溶性的NH4Al(SO4)2、NH4Fe(SO4)2.提取率随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最佳的焙烧时间与温度是。写出由氧化铝制得可溶性的NH4Al(SO4)2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4) 写出“滤渣I”主要成分的一种用途
    5. (5) “焙烧Ⅲ”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理论上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FeS2):n(Fe2O3)=
    6. (6) FeS2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pm,FeS2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FeS2的摩尔质量M=g⋅mol1(用含a、ρ、NA的代数式表示)。

  • 1. (2024·重庆市模拟) 根据下列实验或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或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B

    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

    C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重庆市模拟)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 实验室用图1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

      ②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试写出一个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③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

      ④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2. (2) 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I”、“Ⅱ”、或“Ⅲ”);

      试管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c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

      c(Na+)=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 1. (2024·温州模拟) 某研究小组模拟微库仑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含量,工作原理是电解质溶液中的保持标准值时,电解池不工作;样品进入电解池后与反应,便立即自动进行电解,当又回到标准值,测定结束;溶液中存在:。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阳极反应式: B . Pt电极附近离子放电的顺序: C . 溶液可维持电解质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不变 D . 经折算电路中转移电子,则样品中的含量为
  • 1. (2024·温州模拟) 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备: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 是氧化剂 B .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 每消耗1molC转移的电子数为 D . 从熵变角度分析,反应更易生成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