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雅安模拟) 工业上以铬铁矿( , 含Al,Si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重铬酸钾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焙烧时(铁、铬分别为价)转化为 , 同时Al、Si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

    1. (1) “焙烧”过程与有关的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浸取”过程所得滤渣的用途有(合理即可)。
    2. (2) 矿物中相关元素可溶性组分物质的量浓度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

      则“中和”时应控制pH的范围为;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酸化”过程加入的原因

    3. (3) “冷却结晶”时,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4) 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需将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工业上可采用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以铁板做阴、阳极,电解含铬(Ⅵ)废水,示意如图。

      ①灵敏鉴定废水中的:向含铬(Ⅵ)废水中加入适量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在乙醚中较稳定存在的价的含铬氧化物 , 1mol中含过氧键的数量是

      ②电解开始时,A极上主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电解产生的还原为同时产生 , 其离子方程式为

  • 1. (2024高二下·保山期中) 硫酸镍(NiSO4 , 易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利用废旧镍电池正极板(主要成分为单质Ni)为原料制取工业级硫酸镍晶体()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粗NiSO4溶液中还含有等;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酸溶”时,生成NiSO4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检验“氧化”时是否完全氧化为的试剂是(写化学式)溶液。
    3. (3) 滤渣1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4. (4) 若溶液中 , “除Ca2 , Mg2”时,缓慢滴加稀NH4F溶液,则先产生的沉淀1是(填化学式),为了使Ca2、Mg2完全沉淀,则c(F-)至少为。(列计算式即可,离子浓度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5. (5) 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镍原子与铜原子的数量比为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 , 晶胞参数a=nm(列计算式,无需化简。晶胞参数即为晶胞棱长)。

  • 1. (2024高二下·保山期中) 丙烯腈(CH2=CHCN)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的重要单体,可以由乙炔与HCN反应制得。原理如下CH≡CH+HCNCH2=CHCN

     

    1. (1) Ⅰ.制备催化剂CuCl2
      通过查阅资料有两种方案可以制备

      方案1:铜屑与H2O2在浓盐酸中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方案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①仪器a的名称

      ②请写出方案1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2. (2) 用恒压滴液漏斗分批多次滴加H2O2 , 且H2O2过量,原因
    3. (3) 方案2燃烧后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后发现一些白色固体X,为检测X的成分,某同学将其溶于稀硫酸,白色固体变为红色,且溶液呈蓝色,推测X为(填化学式)。
    4. (4) Ⅱ.合成丙烯腈

      已知:①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 , 还含有少量硫化钙

      ②HCN易挥发,有毒,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HCN的电子式为

    5. (5) 纯净的乙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但用电石制取的乙炔时常伴有有臭鸡蛋气味,这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6. (6) 从下列选择装置D中可盛放的溶液____(填序号)。
    7. (7) 工业用200 kg 含CaC2质量分数80%的电石,生产得到丙烯腈53kg,计算产率%(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 (2024高二下·保山期中)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在酸性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过程中是催化剂,Fe2+是中间产物 B . 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 C . 反应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D . 反应I、Ⅱ、Ⅲ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1. (2024高一下·马山期中) 近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 (1) “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的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3. (3) 实验探究:丙同学: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图C装置的作用是

    4. (4) 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5. (5) 装置C中的高锰酸钾溶液也可以替换为____。
  • 1. (2024高一下·马山期中) 某小组为了探究硫酸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常温下,在铁片中加入过量的浓硫酸

    没有明显现象

    常温下,在铜片上加入过量的浓硫酸

    没有明显现象

    在铜和过量30%的混合液中加入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在铜和过量30%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

    溶液变蓝色,并产生气泡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①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改变一个条件,为使实验①中的反应持续发生,改变条件是
    2. (2) 为了引发实验②中的反应,宜采取的措施是,实验后,观察产物水溶液的颜色,其操作方法是
    3. (3) 实验④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比较实验③和④可知,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的作用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向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M,用元素分析仪分析,M为铜的氧化物,提纯干燥后的M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12gM完全分解为10gCuO。M的化学式为;M能与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碘化亚铜),在滤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写出M和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 (2024高一下·马山期中) 将硫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气体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而B变为C;在C中加入产生气体D,若将D通入B溶液,可得沉淀E;A、B、C、D、E中均含有硫元素。在下列各组中按A、B、C、D、E排列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一下·马山期中)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且合理的是(   )
    A . 浓盐酸与足量完全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 B . 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 等体积混合充满一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占试管容积的 D . 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气体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1. (2024高一下·邵东期中) 某小组同学采用以下装置验证SO2的性质:

    (夹持及加热装置略,试管1:紫色石蕊溶液,试管2: H2S 溶液,试管3:品红溶液,试管4:酸性KMnO4溶液,试管5: BaCl2溶液)。

    1. (1) 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经过实验,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①试管1中现象

      ②试管2中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试管3中现象, 说明SO2具有漂白性,证明该漂白的可逆性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3. (3) 试管4中现象说明SO2还具有的性质是,反应离子方程式
  • 1. (2024高一下·沧州期中) 为消除燃煤烟气中含有的 , 研究者提出如下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一】以作为吸收剂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将烟气中的转化为

    1. (1) 溶液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 (2) 实验室利用模拟烟气(模拟烟气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探究该方法“脱硫”“脱硝”的效果,一定时间内,温度对硫、硝脱除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的脱除率高于 , 其原因除的还原性比强外,还可能是

      时,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3) 【方法二】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

      研究表明,铁基催化剂在范围内实现技术的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机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为;等物质的量的在有氧条件下转化为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 (4) 若使用锰基催化剂(活性物质为)代替铁基催化剂,烟气中含有的会使催化剂失效而降低脱除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催化剂失效的原因:
    5. (5) 向反应体系中添加可显著提高脱除率,原因是反应生成再与发生反应转化为 , 则的离子符号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