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②空,鸣鞘③声里绣旗红。澹④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释】①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②蘸:沾染。③鞘(shāo):马鞭。

    ④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 (1) 请描绘上片一、二句的画面。
    2. (2) 这首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
  • 1. (2024九下·郴州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2. (2) 一抹晚烟荒戍垒,。(《浣溪沙》纳兰性德)
    3. (3)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妙地运用了地名与情感的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遇的悲苦的句子是“。”
  • 1. 【文风探究】字是句的基本单位,诗文是作者抒情言志的手段。填写下表,和小语探究“文风”的转变,并总结你们的发现。

    诗句+出处

    时期

    微评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开元盛世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诗歌也进入辉煌时期,“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充分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气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这一时期的唐诗开始转向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呈现出风格。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晚唐时期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文盛北宋

    词作为新型的诗歌形式在宋代繁荣发展,词风或婉约或豪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我的思考与发现: 

  • 1. 请根据这首词的格式,给秦观的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 )。

    .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A . 水调歌头 B . 浣溪沙 C . 如梦令 D . 江城子
  •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低头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是指那些在走路、乘坐交通工具或吃饭时,几乎都在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人,以年轻人为主。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低头族队伍越来越庞大,在路上、在餐厅里、在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人。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手机普及的结果;二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年轻人只能抓住零碎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

    1. (1) 请以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40字。
    2.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呼吁大众少做“低头族”。

      一瞬 抬眼 天地宽 低头 三分 危机近

  • 1. (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可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对仗工整,蕴含哲理,广受赞誉。 B . 《画堂春》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 C . 《浣溪沙》中“独”字强调了词人孤身一人,独自徘徊苦苦思索,留下回味的空间。 D . 两首词均表达了悼惜残春,感伤年华飞逝之意。
  • 1. (2023九下·金安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
    2. (2)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 (3) 《使至塞上》用比喻的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4. (4) 读《春望》的“ ”,我们能体会到杜甫面对国都沦陷乱草丛生的春天而生发的忧国伤时之感。
    5.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录 , 走送之( ) ②援疑理( )

      ③融骄贵( ) ④家贫,耕东莱( )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 (4) 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 1. 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2) 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3) 文中孟子将“万钟”与“一箪食”“一豆羹”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4. (4) 上文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荀巨伯和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链接材料二】(夏完淳)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 , 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 , 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 , 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夏完淳:年仅十六岁,已参加抗清斗争两年,被清廷逮捕,自知必死,在狱中给母亲的诀别书。④太虚:天。⑤大道本无生:依照道家的说法,人本来是从无而生,死后又归于无。⑥敝屣(xǐ):破草鞋。⑦气:正义之气。⑧激:激发。⑨缘悟天人理:因为明白了天意与人事的关系。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有些同学年默写时会把“衡阳程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1 2 3 4 下一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