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试分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表达效果。
  • 1. (2024·特克斯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是诗人在西域时送人回京之作。此诗以西北边塞风雪为背景,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构思新颖,写出春天梨花盛开的美景,也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C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功力之深,能随风飘扬的旗帜,此时都被冻住了,天气之寒跃然纸上。 D .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了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 1. (2024·顺义模拟)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极言行走之快,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特别突出词人的“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写词人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了词人
    2. (2) 简要解释词中三个典故的含义,并分析典故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 1. (2024·延庆模拟)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本词上片描述,下片先描写战斗场面,又生动地刻画出的勇士形象。“”一句由梦境转为现实,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慨。
    2. (2) 辛弃疾词作多用典故。请你找出本首词中的一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 1. (2024·岳阳模拟) 名著阅读
    1. (1) 学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以后,小伍不太理解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王老师觉得他应该读读《经典常谈》相关内容,请你在下面目录中选择一个,把序号推介给小伍,并说说理由。

      《经典常谈》部分目录

      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

      C.《战国策》第八

      D.诸子第十

    2. (2)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请你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选择一个书中人物,具体说说其在朋友影响下,成为了一个怎样更好的人。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爱》

  • 1. (2024·贵港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于当如孙仲谋。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4·澄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率三军,北定中原,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孔明千载人 , 其操心制行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④钟会:魏国将领。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率三军(    )

      庶竭驽钝(    )

      出于诚(    )

      夷夏之(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4. (4) 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 1. (2024·北京市模拟)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这首词上片描写出猎场面,写得狂放豪迈;下片由实而虚,“”运用典故,

      表达了词人对的渴望。

    2. (2) “鬓微霜”以一“微”字,写出词人对年老的不在意,更表明自己壮心犹在。下面这首《定风波》中“微冷”的“微”字有何妙处?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沙湖:在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东南。)

  • 1. (2024·北京市模拟)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谓失其本心。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理解:这句话阐释了“生”和“欲”之间的关系,当欲求超过生命时,就舍弃生命。

      【乙】此之谓失其本心。

      理解:孟子列举了一些人不合礼义的行为,痛惜其丧失了人人皆有的羞恶之心,以此劝诫人们勿失“本心”。

    3. (3) 革命烈士恽代英的诗作体现了上文所倡导的什么精神?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狱中诗

      恽代英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注:①旧游:过去的老朋友,这里指革命同志。②摈:抛弃,排除。③忧患:这里指个人的生死得失。④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做了晋国俘虏,仍戴着南方样式的帽子,以示对故国的忠诚。)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