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苔痕阶绿,草色入帘青 B . 山不在高,有仙则 C . 菊之爱,陶后鲜有 D . , 香远益清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温彦博为吏部侍郎,有选人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白嘲。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令嘲屏墙,略曰:“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曰:“此语似伤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博惭而与官。

    (选自《舌华录》)

    【注】 ①选人:候补官员。②解白嘲:擅长讽刺戏谑。③伤:嘲讽,讽刺。④与:给予,授予。

    1. (1) 小缙无法理解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请你为他解惑。

      ①出淤泥而不

      ②不不枝

      ③温彦博吏部侍郎

      ④博而与官

      你可这样帮助他理解:

      ①“染”,可用组词法理解,意思为 

      ②“蔓”,可用语境推断法理解,意思为 

      ③“为”,可用查字典法(①担任,做;②作为,当作;③认为),意思是 

      ④“惭”,可用迁移法,“友人惭,下车引之”,意思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彦博曰:“此语似伤博。”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1. 下列对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B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夸张) C . 何陋之有?(反问) D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偶)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不在高,有仙则(出名,有名) B . 斯是陋室,惟吾德(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C . 不枝,香远益清(横生藤蔓)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室(lòu)        德(qīn)        隐者(yì) B . (dòu)        西(shǔ)        有鸿(rú) C . 玩(xiè) 甚(fán) 有闻(xiǎn) D . 泥(yū)        苔(hén)        清涟(zhái)
  • 1. 花开虽无意,人生只有情。把这些吟咏花卉的名篇佳句放在一起品味,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享受到更多的趣味。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与“陶后有闻”中的“鲜”读音和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句子同为疑问句,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说出这两句应分别读出什么语气。

      ①问君何能尔?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

    4. (4)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5. (5) 我们中国人对花情有独钟,不同的花卉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请结合选文及下面诗句谈谈“菊”的形象特征。

      衔接:①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本文作者是北宋哲学家(人名)。
    2. (2)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晋陶渊明爱菊②濯清涟而不 

      ③亭亭净 ④陶后有闻

    3. (3) 作者爱莲,认为莲才是花中的君子。请结合文中对莲的描写,说说莲具有哪些君子的品性。
    4. (4) 本文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5. (5)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影响,孟子也曾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而本文作者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1. 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1. (1)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 (2)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3. (3)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1. 填空题

    《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的品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