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4) 《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 1.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 .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 . 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 . 六艺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 1. 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句子的朗读。 C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D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和传记。
  • 1. 下列各句中“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 蟹六跪而二螯

    ⑤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⑥ 吾从而师之

    ⑦ 吾尝终日而思矣                      ⑧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 . ①/②⑧/③⑦/④/⑤⑥ B . 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 . ①/②/③⑦⑧/④/⑤⑥ D . ①/②⑧/③④⑦/⑤⑥
  • 1.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 . 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 . 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 . 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 1. 阅读《师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未中进士时,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③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师说》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