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全国甲卷)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对粮食生产具有突出贡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性状优良的水稻纯合体(甲)给某雄性不育水稻植株授粉,杂交子一代均表现雄性不育;杂交子一代与甲回交(回交是杂交后代与两个亲本之一再次交配),子代均表现雄性不育;连续回交获得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品系(乙)。由此推测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A)位于 (填“细胞质”或“细胞核”)。
    2. (2) 将另一性状优良的水稻纯合体(丙)与乙杂交,F1均表现雄性可育,且长势与产量优势明显,F1即为优良的杂交水稻。丙的细胞核基因R的表达产物能够抑制基因A的表达。基因R表达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翻译产生多肽链的细胞器是 。F1自交子代中雄性可育株与雄性不育株的数量比为 
    3. (3) 以丙为父本与甲杂交(正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则F2中与育性有关的表现型有 种。反交结果与正交结果不同,反交的F2中与育性有关的基因型有 种。
  • 1. (2024·全国甲卷) 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 , 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
    A . 直翅黄体♀×弯翅灰体♂ B . 直翅灰体♀×弯翅黄体♂ C . 弯翅红眼♀×直翅紫眼♂ D . 灰体紫眼♀×黄体红眼♂
  • 1. (2024高一下·遵义月考) 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由酶缺陷引起的人类遗传病,白化病患者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黑尿病患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相关物质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白化病患者的酶B存在缺陷,酶C和酶D正常 B . 黑尿病患者的酶D存在缺陷,酶B和酶C正常 C . 该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 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2n+1,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相同)。科学家利用人工构建的一系列增加了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纯合水稻三体,分别与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2n=24)杂交,获得F1 , F1植株单独种植,自交得到F2 , 分别统计各自F2的表现型和比例,可以判断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可能会导致子代中出现三体 B . 需构建12种野生型水稻三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才能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 . 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5: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该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 D . 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5:1,则突变基因位于该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还可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 . 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图2的Ⅱ时期对应图1的AB、EG、HI段 C . 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后,至少3个子细胞带标记 D . 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a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4种 B . ①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交换,一定导致基因重组 C . 该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共4种基因型 D . 产生Aa基因型配子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片段重复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黑色桦尺蠖蛾和浅色桦尺蠖蛾分别标记后放养在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浅色桦尺蠖(蛾)

    黑色桦尺蠖(蛾)

    地区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200

    45(22.5%)

    200

    138(69%)

    非工业区

    200

    146(73%)

    200

    12(6%)

    A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基因突变为桦尺蠖蛾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 所在环境的不同导致桦尺蠖的基因突变朝不同方向进行 C . 在同一环境中不同颜色桦尺蠖蛾的存活率存在差异 D . 该实验说明环境的变化可以使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32P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

    离心后获得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B

    H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不含放射性的病毒

    检测到病毒具有放射性,说明该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C

    R型菌+死的S型菌

    出现S型菌菌落,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

    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普通(14N)培养基

    第二次分裂后,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出现中带和轻带,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细胞分化和凋亡是细胞重要的生命历程。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B . 分化过程中细胞核酸的种类改变 C .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D . 植物筛管的形成与细胞凋亡有关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树造林可减缓酸雨的发生 B . 设法降低出生率是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 C . 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D . 人类采食玉米地部分玉米,降低了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