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常州月考) 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

    ①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②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膳”

    1.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感觉陈寅恪先生常在文字活泼上下工夫,有时兴之所至,还会故作“戏言”。____。更由于表述者和读者之间文字修养和意趣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弄巧反拙的结果。
      ①更引柳宗元“排又非圣人之所弃”的见解,将此类“文备众体”兼具“史才、诗笔、议论”的表述方式上升到“有益于世”的高度。
      ②不曾领会者,自难莞尔,致失逗趣之初衷,也是有的。
      ③他曾撰文为韩愈之“以文为戏”辩,以为“若就文学技巧观之”,韩愈那几篇语涉神怪之谈、“邻于小说家”的文章,“实韩集中最佳作品”。
      ④不过他在试图活泼之时,仍不忘文字之工拙,无意为大众说法;其出语半庄半谐之间,往往隐含深意,甚至故意考校读者的解悟能力。
      ⑤这样的眼光,或可视为陈先生活泼文字的注脚。
       
    2.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答题。

      ①上回书说到,大观园发生了瘟疫。已经过去一月有余,园中的多位主仆依然处在隔离状态。宝玉百无聊赖,制作了几幅扇面欲送与他人,请回答下列扇面分别是送与何人的。

      第一幅:桃花树下放着一本《西厢记》—( )

      第二幅:大石头上落满了芍药花—( )

      第三幅:只写了四个大字“撕了解闷”—( )

      ②随着疫情减退,大观园逐渐解封,最后只有三人尚需单独隔离,他们是:林黛玉、探春、袭人。一日,金陵的名医送来一副特效药,吃了此药便可以远离瘟疫,但是此药十天才能制成一副,这四人不能同时吃预防药,只能排序,谁越早吃药,谁就越安全,于是贾母召来贾政商量。你认为他们商量的吃药顺序依次是什么?如此排序,肯定有多方面的考虑,但总体上能反映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请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概念加以分析解读。

      ( )—( )—( )

  • 1. (2023高二上·定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贾府听戏

    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躅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捎①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风姐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风姐点。风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又让王夫人等先点。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按出扮演。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扭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狡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注】①勒捎:刁难、强迫。②《山门》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戏。③《妆疯》北曲折子戏,讲尉迟敬德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特色,试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4. (4) 有同学读完《红楼梦》后感慨;当今社会的“理想女性”就应该是薛宝钗这样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节选文本和全书其他章节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3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②姐姐来行更好。”众人都知④所行之令必得②提着,故听了这话,都说很是。①便拉了②过来。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回头命小丫头子:“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②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②未开口,③便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去了。”众人都笑道:“这却使不得。”②喝令小丫头子们:“拉上席去!小丫头子们也笑着,果然拉入席中。③只叫饶了我罢!②道:“再多言的罚一壶。”③方住了声。②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④起,顺领说下去,至③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或曰押韵)。错了的罚一杯。”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②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④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②道:“当中是个‘五与六’。”④道:“六桥梅花香彻骨。”②道:“剩得一张‘六与幺’。”④道:“一轮红日出云霄。”②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④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④饮了一杯。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1. (1) 根据上文对“牙牌令”玩法的介绍,请运用《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段落中的诗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蓬头鬼 落花红满地

      (选自四库全书《宣和牌谱》)

      例:“右边人牌俩个‘四’”——“弟走从军阿姨死。”

      ①“中间‘四二’真好看。”——“。”②“凑成‘落花红满地’。”——“。”

    2. (2) 选段标序号的空缺处是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下列最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3. (3) 根据原文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4. (4)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它以游戏的方式定饮酒次序,饮客常常按一定的要求行令。材料是如何通过酒令表现中华民族特色的?请简要赏析。
  • 1.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①(节选)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后道:“我料到必有此事。”大家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所以没回。”贾母忙道:“这事岂可轻恕。”凤姐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林之孝家的等见贾母动怒,谁敢徇私,忙至园内传齐人,一一盘查。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贾母先问大头家名姓和钱之多少。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贾母便命将为首者每人打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打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②内。

    迎春正因他乳母获罪,自觉无趣,忽报母亲来了,遂接入内室。邢夫人因说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迎春低着头,半晌答道:“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小姐的身分来。”迎春不语,只低头弄衣带。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

    刑夫人方起身,迎春送至院外方回。绣橘③道:“如今我有个主意:我竟走到二奶奶房里,将奶妈偷拿累丝金凤的事回了他,或他着人去要,或他省事拿几吊钱来替他赔补。如何?”迎春忙道:“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绣橘道:“姑娘怎么这样软软?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我竟去的是。”说着,便走。迎春只好由他。

    谁知迎春乳母之媳王住儿媳妇正因他婆婆得了不是,来求迎春去讨情,说:“如今还要求姑娘看从小儿吃奶的情常,往老太太那边去讨个情面,救出他老人家来才好。”迎春先便说道:“好嫂子,你趁早儿打了这妄想,要等我去说情儿,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我自己愧还愧不来,反去讨臊去。”王住儿家的听见迎春如此拒绝他,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乃向绣橘发话道:“自从邢姑娘来了,太太吩咐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来与舅太太去,这里饶添了邢姑娘的使费,反少了一两银子。常时短了这个,少了那个,那不是我们供给?谁又要去?我们这一向的钱,岂不自填了限呢。”迎春听见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什么的,你出去歇息歇息倒好。”绣橘听了又气又急,司棋听不过,帮着绣橘问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太上感应篇》来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有删改)

    [注] ①累金凤:即攒珠累丝金凤,以金丝穿聚珍珠堆叠连缀成凤形的发饰。②圊(qīng)厕行:打扫管理厕所的行当。圊:厕所。③绣橘:迎春的丫头。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一字评”,是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用一个字精准概括人物的品格。在拟本回标题时,用一个“懦”字来突显迎春的品性,称其为“懦小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迎春之“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 脂砚斋对此回评注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势如怒蛇出穴,蜿蜒不得捕。”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场景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阅读,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理·巴克斯特也说过:“要成为智者和贤者的人,就必须认真地读通几本经典著作。”歌德也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几位名人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阅读对自身的成长与成功的作用,使自己的人生得益匪浅。

    请以“阅读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可发表见解,也可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注意: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在阅读中体验感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旧小区改造,①不仅关系城市形象,而且关系民生福祉。今年以来,②我市住建部门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高质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1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4个,预计投资1.1亿元。目前64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③预计最晚111日前可全部完工

    在花园北路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四五名工人正在搬运暖气管道,一名施工人员驾驶着洒水车对现场进行洒水除尘。该小区供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当中。④现场施工公告显示 , 该工程2月27日开工,3月27日竣工,工程起点为小区西门原供热二级管网主管道,⑤终点为供热区域内各栋楼前分支管道、各户分支管道及单元分支管道。

    该小区1994年建成,共有6栋居民楼,224户居民。此次小区改造计划投资约345万元,⑥改造内容包括屋面防水、外墙保温、供暖、公共照明、绿地等。为了表达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认可和支持,业主梁先生写了一首小诗,贴在小区入口处:“民心工程进小区,群众纷纷竖拇指。不忘初心红心献,群众为党点个赞。”

    1. (1) 文中六处划线句子中,有三处存有语病,请指出句子序号及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2. (2) 新教材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列出了六个学习任务,其一是“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请仿照示例,从“宝玉与晴雯”“黛玉与紫鹃”“凤姐与平儿”“贾母与鸳鸯”中任意选择一对主仆,谈谈你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150字以内。

      【示例】

      侍书是探春的贴身丫鬟,是探春的得力助手,二者心思默契。“累金凤”事件中,探春一个眼色,侍书便会意,火速请平儿来处理。“抄检大观园”事件中,探春出面保护侍书等丫头,不让她们受侮辱;而侍书也及时响应探春的指令,直戳王善保家的痛处。

  • 1. 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

    1. (1)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 , 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对。六年,累除国子司业。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②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 1. 阅读《红楼梦》节选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  “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节选自《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会真记》是唐传奇《莺莺传》的别名,讲的是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元代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以此取材,宝玉读的是《西厢记》剧本。

    1. (1) 文中加点字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除本选段提及“黛玉葬花”,下列章回也写到“黛玉葬花”的是( )
    3. (3) 林黛玉听了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为什么生气?
    4. (4) 林黛玉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是什么意思?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