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月考)  如图,宽为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角,质量为、长为的金属杆水平放置在导轨上。空间存在着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当回路中电流大小为时,金属杆恰好能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金属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为了测量“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与水平桌面平滑连接的四分之一圆弧紧靠挡板P , 挡板底端通过强力吸盘可以吸附在桌面的任意位置。将小物块从圆弧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运动至桌面边缘后水平飞出。用刻度尺测出圆弧最低点到桌面边缘的距离L和小物块落地点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x。改变挡板在水平桌面上的吸附位置,重复上述过程。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桌面到水平地面的高度 , 重力加速度

    1. (1) 小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滑至圆弧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2. (2) 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若将小物块的释放点沿圆弧往上移,根据多次实验测量的数据绘制出的图像如图中虚线所示,则正确的图像是____。
  • 1. (2024高一下·河源期中) 如图甲所示生活中拉旅行箱的方式可以简化为如图乙所示模型,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B . 物块受到地面的作用力为 C . 若将从0°逐渐增大到90°,且仍使物块做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D . 若将从0°逐渐增大到90°,且仍使物块做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拉力F先减小后增大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月考)  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的质量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转盘上,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质量的物块B,物体A到O点的距离为。若物体A与转盘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1. (1) 当转盘的角速度时,物块B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
    2. (2) 为使物块B保持静止,求转盘绕中心O旋转的角速度的取值范围(结果可含根号)。
  • 1. (2024高一下·恩平月考)  如图所示,一本书重约8N,书本正面朝上。一张A4纸夹在书本间,将书本分为等质量的两部分,且能够覆盖几乎整个书页。若将A4纸抽出,至少需用约2N的拉力。不计A4纸的质量,则A4纸和书之间的摩擦因数最接近(  )

    A . 0.25 B . 0.35 C . 0.45 D . 0.50
  • 1. (2024高一下·五华月考)  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的一端周定在Q点,另一端利用夹子固定在铁架台的P点,带夹子的P点可以上下调节。木块上安装一遮光片,在木板底端Q点连接有光电门。

    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d;

    ②用夹子固定长木板在P点,用刻度尺测量出P点到桌面的高度H和P、Q两点的水平距离L;

    ③把安装有遮光片的木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记录下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④保持Q点位置不变,调节P点高度,再次测量出H;

    ⑤重复③多次,得到多组H和数据。

    1. (1) 木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表达式(用题目中物理符号表示)。
    2. (2) 该实验中测量木块的质量,测量木板的倾角。(均填“需要”或“不需要”)
    3. (3)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作出的图像应该是图乙中的(填“①”“②”或“③”),计算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用L、d、中的数据表示)。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桌面边缘固定一长木板,限位杆到桌面的距离为h , 限位杆末端与木板底端平齐,测量限位杆与木板交点到限位杆右端的距离,记为x , 将物块从长木板与限位杆交点处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木板底端后通过一小段圆弧使物块沿水平方向从桌面飞出,记下物块落地位置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d , 保持限位杆到桌面的距离不变,调整木板与桌面间的夹角,重复操作,得到多组对应的xd。重力加速度为g , 请完成以下问题:

    1. (1) 设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则物块运动到木板底端时的速度(要求式中含xh)。
    2. (2) 桌面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 , 则物块运动到水平面时的水平速度(要求式中含dH)。
    3. (3) 本题中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关系式为,结合测得数据作出(填“”“x”或“”)图像,能得到一条直线,并结合图像法较方便得出结论,若作出图像的斜率为k , 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4. (4) 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时,某同学提出,物块从木板末端经圆弧水平飞出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动能损失,且损失的动能均相同,若该同学的说法成立,则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 1. (2024高二下·铜梁月考)  如图所示,ab、cd为两根足够长的相距1m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7°,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质量为0.15kg的金属棒MN垂直放置在导轨上,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通以方向从M到N、大小为2A的电流时,金属棒MN恰能沿导轨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 (2) 当棒中电流方向不变,增大到4A的瞬间,棒获得的加速度a。
  • 1. (2024高三下·达州模拟)  位移传感器经常用在力学实验中,并且可以很好的与计算机结合,快速解决普通方法难以测量的问题。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 某小组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粗糙长木板(厚度不计)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竖直杆与水平底座垂直,Q为长木板与竖直杆交点,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粗糙长木板的右端。

    1. (1) 现测得OP的长度如图甲,OP的长度cm。
    2. (2) 调节横杆,当OQ高度时,轻推在斜面上的小物块,物块到位移传感器的距离x与时间t的关系为乙图,则小物块与粗糙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 (3) 再次调节横杆,小物块无初速度轻放在斜面上,物块到位移传感器的距离x与时间t的关系为丙图,测得OQ高度 ,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 (2024高三下·衡阳)  某博物馆举办抓金砖挑战赛,如图为一块质量m=25kg的梭台形金砖,挑战者须戴博物馆提供的手套,单手抓住金砖的ab两侧面向上提,保持金砖c面水平朝上,而且手指不能抠底,在空中保持25s,才是挑战成功。已知金砖ab两侧面与金砖底面的夹角均为θ=78.5°,挑战者施加给金砖的单侧握力为F , 手套与金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计算时取sin78.5°≈0.98,cos78.5°≈0.20,若要抓起金砖,力F至少约为(  )

    A . 2500N B . 2778N C . 1389N D . 无论多大的力都无法抓起金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