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图木舒克期中) 以下有关“基本骨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②组成多聚体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③细胞中具有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对细胞的形态与内部结构起支撑作用

    ④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囊泡运输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物质运输形式。下图为胰腺组织内的部分囊泡运输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细胞器为高尔基体,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B . ①由附着型核糖体出芽形成,内含不成熟的蛋白质 C . 三种囊泡均能通过与特定部位膜融合实现定向运输 D . ②③说明囊泡运输的物质只能来自囊泡包裹的内容物
  • 1. (2024高三下·西山模拟)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 自由水既能在生物膜上被合成,也能在生物膜上被分解 C . 各种生物膜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 D . 高尔基体在生物膜之间的囊泡运输中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细胞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细胞自噬作用”的调控,确保自身生命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1. (1) 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由多肽链经过正确的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若发生错误折叠,则无法从运输到而导致在细胞内堆积。
    2. (2)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经过聚集以及衰老、损伤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均影响细胞的功能。研究发现,细胞通过下图所示机制进行调控。

      衰老、损伤的线粒体提供能量的能力下降,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均被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最后融入溶酶体中。

    3. (3) 已知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自噬程度增强。为验证银杏叶提取物(GBE)可以通过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设计实验如下表,请对下表中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

      组别

      实验材料

      检测指标

      预期结果

      对照组

      正常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蛋白含量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

      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下图表示一个具有分泌功能(分泌物中含有多肽)的高等植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A-G表示细胞的不同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分离开的方法是,H特有的扩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C的作用是。B的膜面积广阔,其生理学意义是
    2. (2) G的结构名称是,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把该细胞放在浓度较高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会失水,此时细胞结构中的(填图中的字母)将分离开。农业谚语“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相关。小窝蛋白是一种膜蛋白,其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类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窝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 B . 小窝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 C . 小窝蛋白的中间区段主要由氨基酸的亲水部分组成 D . 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变扁平后会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 1. (2024高三下·河池模拟) 有学者认为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下图是溶酶体形成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酶体酶的多肽链是在核糖体上形成,在内质网内加工折叠 B . 高尔基体依据M6P受体对溶酶体酶进行分类和包装 C . 溶酶体酶和分泌蛋白的合成所经历的细胞器种类一致 D . 与溶酶体酶分离的M6P受体的去路只能通过囊泡转运到高尔基体中
  • 1. (2024高三下·安顺模拟) 在动物细胞中,蛋白质折叠是一个需氧耗能的过程。缺氧会降低蛋白质折叠加工所需的能量,导致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在(    )
    A . 中心体中 B . 内质网中 C . 线粒体中 D . 细胞核中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在原始海洋这盆“热汤”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核膜、溶酶体膜、线粒体内膜、视网膜均属于生物膜 B .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C . 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D .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由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共同决定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全球糖尿病患者高达数亿, 自1921年班廷提取胰岛素并用于治疗糖尿病以来, 胰岛素拯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人类生产胰岛素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1. (1) 在人类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最初表达的是由11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链状胰岛素原前体(下图1,图中aa代表氨基酸), 肽链由N端(游离-NH2端) 的S区引导进入,随后S区被切去。肽链的氨基酸之间通过形成多个氢键等, 从而使得肽链能,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胰岛素原(B-C-A)。
    2. (2) 胰岛素原借助囊泡被转运至高尔基体。当机体接到胰岛素需求指令后,高尔基体内的酶再切除胰岛素原中的C区,C区被切除后胰岛素原的结构进一步改变,最终形成A区与B区相连的活性胰岛素。上述S区、C区被酶切除的过程就是(氢键/二硫键/肽键) 水解的过程。胰岛素是蛋白质,三个二硫键正确搭配的意义是
    3. (3) 活性胰岛素仍然要借助于囊泡, 才能安全高效地分泌到细胞外, 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并消耗能量。胰岛素的功能主要指胰岛素促进,从而增加血糖去向, 降低血糖浓度。
    4. (4) 鉴于活性胰岛素仅含 A区和B区, 专家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设计的人胰岛素基因工程生产技术路线(AB 表达法) 是: 化学合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分别与质粒连接→构建成pIA1 和pIB1质粒→pIA1和pIB1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受体→表达人胰岛素的A区和B区→A区与B区混合形成二硫键→活性胰岛素。AB表达法中目的基因的具体名称是。因一些胰岛素蛋白形成了错误的二硫键,而没有生物活性,由此法生产重组人胰岛素效益低、成本高。专家进一步研究认为,在胰岛B细胞内C区可能起到组装A区和B区的“脚手架”作用。为验证此假说,他们采用酶以人胰岛 B 细胞的 mRNA为初始模板合成DNA,再扩增DNA 获得目的基因,然后制备B-C-A多肽链,最后再用酶模拟细胞内的过程将C区切除(图2) 。由此(BCA表达法)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