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救国】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改良救国】

    材料二:变法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

    【革命救国】

    材料三: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文化救国】

    材料四:“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1918年蔡元培校长主持编写了▲教科书《国语读本》,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各学校逐步采用▲教科书。’”

    ——摘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启示感悟】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什么工业?
    2. (2) 哪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依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的着重点是什么?
    3. (3) 请按时间顺序为材料三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哪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最能反映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4. (4) 材料四中的“▲”指的是什么?材料所述事件标举出哪两大口号?
    5. (5) 在上述材料描述的近代化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A . 武昌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北伐战争 D . 护国战争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对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 中国同盟会 B . 光复会 C . 兴中会 D . 华兴会
  • 1. (2024九下·都昌月考) “____ 首义战旗红,帝制哀哉入梦中。革命洪流汹涌起,九州激荡共和风。”横线处应该补 全的是(  )
    A . 定海 B . 安庆 C . 武昌 D . 上海
  • 1. (2024·南昌模拟)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
    A . 都向西方学习 B . 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 . 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 . 都接受“三民主义”
  • 1. (2024·廊坊模拟) 如图为孙中山的履历,这一履历可用来佐证孙中山( )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年,策划发动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7年,领导广西镇南关起义

    A . 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认识到救国比医人更重要 C . 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 D . 推动了国共两党建立合作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如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 . 分别标志着封建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成就 C . 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 . 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1. (2024·深圳) 辛亥革命前后,英国报刊关于中国辛亥革命的言论数度变化,先是支持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后转为接受共和政府,再后又转向支持袁世凯。这些言论的变化是基于( )
    A . 英国在华利益的考虑 B . 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支持 C . 英国报刊的公正立场 D . 对清朝必然覆灭的认识
  • 1. (2024·乌鲁木齐模拟)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 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 1. (2024九下·武侯月考)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 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 . 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8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