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水调歌头》《江城子》,回答问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 (1) 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 ,乙词以“芙蕖”喻指
    2. (2) 试比较两词中加点的“弄”字的含义和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3. (3) 对两词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阅读甲词划线词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zūn)清酒斗十千 B . 暂凭杯酒(zhǎng)精神 C . 又恐(qióng)楼玉宇 D . (yǐ)户,照无眠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 (1) “丙辰中秋”交代了写词的,“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
    2. (2) “起舞弄清影”中“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到乡翻似烂

    ④暂凭杯酒精神

    把酒问青天

    ⑥高处不胜

    何事长向别时圆

  • 1.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 这首诗的领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 .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1. 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和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文采用楷体书写,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B .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人生和自然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3. (3)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1.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 . “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 . 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 . 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 1. 填空。
    1.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涉及中唐时期的两位大诗人,分别是两人志同道合,写诗互赠。
    2. (2)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