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龙岗模拟) 【任务五:立青春之志】青春志向,在诗文中绽放。古人常把自己的志向、情趣等或隐或现地表现在诗文里,融合于景、事、物中。吟诵经典,请你将下列横线补充完整。
    1. (1)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2)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 (3) 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4)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5. (5)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6. (6) 水击三千里,。(庄子《北冥有鱼》)
    7. (7) 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古代文人志士崇高的精神力量。杜甫登临泰山之巅,在《望岳》中借“”两句诗抒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坚守志向,表明自己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8. (8) 请从炼字或修辞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2024·佛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前伏见中丞举石介①为主薄,近者介以上书论被罢,而台②中因他吏代介者。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

    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③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节选自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有删改)

    【注】①石介:人名,北宋学者、思想家。 ②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宋制,御史台正官有中丞、侍御史等,主簿只负责收发登记文籍。 ③执事:有职守之人;官员,文中指杜中丞。

    1. (1) 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中 丞 为天 子 司 直 之臣 上 虽好 之 其 人 不 肖 则 当 弹 而 去 之

    5. (5) 根据【甲】 【乙】两篇选文及知识卡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 1. (2024·金堂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各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三章》)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 (4) 下列内容属于两文共同点的一项是 ( )
  • 1. (2024·模拟) 阅读古诗, 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

      烂柯人: 

    2. (2) 诗中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 1. (2024九下·文山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用典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本诗哪一联属于用典,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 (2) 白居易《最赠刘二十八君》诗的中间两联写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里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什么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借比喻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 1. (2024九下·东川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2.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1.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欢。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
    2. (2) “长风玻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1. (2023·南宁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巴山楚水”表现贬地方之偏远,以“二十三年”表现贬谪时间之长久。

    2. (2)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意象言情,富含哲理,是干古传颂的佳句。白居易称赞其为“妙联”,请问妙在何处?
  • 1. (2024九下·东川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2.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历来为人称道,谈谈你的理解。
    2. (2) 同样写大雪满山的景象,作者的情感却不同。请分析“将登太行雪满山”和“去时雪满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别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