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后完成下列问题。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 (1) 你认为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谁的诗?
    2. (2) 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 (3) 诗人通过哪些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4. (4) 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5. (5) 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
  •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 (1) 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2. (2) 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在修辞上主要采用,主要写出了
    3. (3) 第④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4. (4) 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5. (5) 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 1. 下列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托感情。 B . 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 . 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思乡之浓、爱国之深。 D .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对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歌的形式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
  • 1. 朗读《乡愁》这首诗时感情基调应该是( )
    A . 急速、悲壮 B . 欢快、幸福 C . 缓慢、忧伤 D . 轻柔、平淡
  • 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 .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 .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 .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 1. 下列对《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1小节作者以笑声勾勒画面,直接描写“云烟”状态,又由“轻灵”的视觉导向画面的“光艳”。 B . 第2小节以柔软的“风”、闪烁的“星子”和点洒的“细雨”等这些柔美的意象,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早春的感觉。 C . 第3小节“轻”和“娉婷”构成特殊的意象,“轻”是春风的轻抚。“娉婷”是随风招摇的舞,描绘“你”的轻盈和美好。 D . 诗人笔下的四月,是“雪化后”的“鹅黄”,是“初放芽”的“绿”,是梦中期待的“白莲”。
  • 1. 文学常识填空。

    林徽因,建筑师,,被誉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表作有《》等。《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副标题是 ,点明了这首诗的 

  • 1. 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 . 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 . 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 . 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 1.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 . ③①⑥④②⑤ B . ④②⑥①③⑤ C . ⑤③①④⑥② D . ⑤①③④②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