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衡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子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子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①《书》:《尚书》,儒家经典著作。②逸豫:安闲快乐。③伶人:宫庭里授有官职的演戏的人。④忽微:极小的事。⑤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1. (1) 辨词义:请借助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方法提示

      探究结果

      查字典:曾①竟然;②曾经;③同“增”,增加

      益其所不能 曾:

      同义词语迁移法:国同庆

      天下之豪杰 举:

    2. (2) 划节奏: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通文意:请你翻译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 (4)  晓其理:读了这两篇文章,有个同学说“人应该多一点忧患意识”。你认同他的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1. (2024·绥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①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 , 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②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选自《易传·系辞传下》,有删改)

    【注释】①括:约束。②成器:具备现成的器具。③苞桑:树的新芽。此句意为:国家安危,就像维系在丛生的苞桑一样。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 困于心,于虑 衡:

      者,有其治者也 乱: 而不忘乱 治: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3. (3) 两篇选文都论述了造就人才的问题,【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①论证,论证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②;【乙】文第①段孔子通过③论证的方法告诫世人:④(用原文回答)。
    4. (4) 当前,大国博弈愈加激烈,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你认为国家可以借鉴两篇选文中的哪些观点来应对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 1. (2024·雅安模拟)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 (2024八下·开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太夫人① 以荻②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 闾里③士人家借而读之,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荻:一种草本植物。③闾里:乡里,邻里。

    1. (1) 请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加点文言词语

      方法

      释义

      而后喻

      .

      参考成语:不言而喻

      国外患

      查阅词典:①敌人;②抵挡;③匹敌

      家贫无资

      .

      本义引申:《说文解字》解释为“资,货也 ”

      因而抄录

      课内迁移:或王命急宣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4. (4) 结合两文内容,分析甲文开头所举六位人物和乙文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1. (2024八下·湛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云。

    (选自《新序》)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其心志       于虑        

      至于                 得反国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 (4) 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 1. (2023八上·衡山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4. (4)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 1. (2023八上·江都月考) 根据提示补全下列诗句。

    诵读经典,我们共感奇“情”。这里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这里有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的忧国思家,哀伤衰老的情愁。诵读经典,我们共叹奇“志”。这里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的上下求索的意志;这里有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以身报国的壮志。诵读经典,我们共思奇“理”。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告诉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富贵不能淫》中“,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告诉我们大丈夫应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诉我们磨难对人的造就,首要的是对心性的考验。

  • 1. (2023八上·临湘月考)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于映亩之中 ( ) 

      其筋骨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愈病( )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3. (3)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

    4. (4)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两文作者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 1. (2020八上·下城期末) 古诗文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孟子列传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书而叹也。曰:嗟乎,利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 ①也。故曰“放于利而行 ②,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③迂远而阔 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④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 者不合。退而与⑤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史记》)

    【注】①原:通“源”,根源。②放于利而行:依据利己的原则办事。③迂远而阔:不切实情。④如:往,到。⑤万章:孟子的优秀学生。

    1. (1) 给下面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未尝不书而叹也

    2. (2) 给下面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乱之始也

    3. (3) 给下面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道既

    4. (4) 给下面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5. (5) 给画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断三处。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

    6. (6) 翻译加下划线的句子。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7. (7) 《史记》写人时常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周亚夫军细柳》中将“军霸上、军棘门”与“军细柳”进行对比,突出周亚夫  ;本文是用“秦用商君”“楚、魏用吴起”“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与孟子  进行对比,表达对孟子政治命运的慨叹。
    8. (8) “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这是西汉思想家扬雄赞颂孟子的话,他对孟子的评价获得后世认同。请你结合本文以及《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 1. (2023八上·临洮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诫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②生于膏粱③,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尔曹:你们。③膏粱: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本文指富贵人家。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其筋骨 ②诫诸子

       ③少提一剑乡里 ④诸子

    2. (2) 下列选项中的“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命藏之

    3.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尔 曹 生 于 膏 粱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5. (5) 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主旨的相同之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