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国有担当 世界更美好

    钟 声

      ①“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的论述,提炼出大国内涵的命题。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起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民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展现出新时代的大胸襟、大格局、大担当。

      ②当今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大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合作还是要对抗,要和平还是要冲突,要共赢还是要独霸,这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唯有做出正确抉择,才能抓住大变局催生的新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发展繁荣的梦想。

      ③大国有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就能持续开拓美好光明的人间正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高度评价中国主张对世界的贡献。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实现共同梦想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来自国际社会的热烈祝贺就是明证——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高度赞赏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大国有担当,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努力就能不断书写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精彩篇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人民发出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呼声,反对个别国家动辄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行径破坏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消费链,担心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紊乱甚至冲突将全球经济逼入“衰退陷阱”。 对待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离不开辩证思考、发展眼光,更离不开通过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来找出路、解决问题的行动。世人公认,中国倡导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全球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⑤大国有担当,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就能源源不断汇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用进步代替落后,用福祉消除灾祸,用文明化解野蛮是历史大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所在。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尤其需要以史为鉴,汲取文明的力量——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特质,中国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都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经验和智慧,彰显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气度与自信。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中,那些佩戴着“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那些获得“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同样动情地表达着喜悦和憧憬。祝福中国的世界好声音纷至沓来,映射着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的时代大气象。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行动驰而不息,人们相信,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 (1) 这篇新闻评论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大国担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 (2) 文章第③段引用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高度评价中国的话有什么作用?
    3.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21年9月12日上午10:00,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正式揭晓了2021年生命科学奖(袁国勇院士、裴伟士院士)、物质科学奖(张杰院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施敏院士)获奖名单。

    ②作为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650万元人民币)。

    ③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在奖项评审过程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④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三)主要在中国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⑤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被誉为“中国诺奖”,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⑥未来科学大奖自成立以来,已评选出24位获奖人,袁隆平、施一公、卢煜明等著名科学家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1. (1) 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2. (2) 这则消息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3. (3) 未来科学大奖是如何保证评奖的公正性的?
    4. (4) 第②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的《望岳》中“”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 (2) 落日颇受文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中用“ , ”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旅途落日。
    3. (3) 《使至塞上》中表现前线战事紧张的诗句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 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 ①曹玮(973—1030):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名将。②镇戎:地名。③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④縻(mí):束缚。⑤候:侦察。⑥蕃:同“番”,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⑦少选:一会儿。⑧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斗。⑨阑:衰退。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谕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②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3. (3)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曹玮的两个反常举动及目的,并说说曹玮是一个怎样的人。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 , 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 ①这首诗作于淮上(今江苏淮阴)。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②眇(miǎo)眇:辽远。③沧海:大海。④宿昔:从前。⑤容鬓:容颜鬓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 1. 最近,学校吴老师荣获宜春市城镇“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校园电视台的记者在授奖现场采访吴老师。下列采访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B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您能得奖,真是荣幸之至,能说说您现在的感受吗? C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衷心祝贺您!同学们期待您的赐教! D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衷心祝贺您!能否请您谈谈此时的感受?
  • 1.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该作品以独特视角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的重大战役,歌颂了红军将士的英雄情怀和崇高境界。

    ②歌剧《血色湘江》从主人公陈湘师长等红军将士的心路历程切入,以艺术的手法呈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深层次诠释历史逻辑,展现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具有史诗剧色彩。

    ③为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由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陈蔚执导的原创歌剧《血色湘江》近日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④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最壮烈的一战,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

    ⑤湘江战役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保存了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为突破教条主义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 . ④③①⑤② B . ②①③⑤④ C . ③①④⑤② D . ③②④⑤①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49年4月22日,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以摧枯拉朽之势横 ① (dù)长江;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于12月10日举行;1982年,新德里的亚运会赛场上,在观众 ② 的刹那,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衷的赞赏;2012年,惊天一着,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采,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在为国家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历史,不忘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珍爱和平,砥砺前行。

    1. (1) 文中加点字“镌”的读音正确的是 (  )
    2. (2) 在文中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
    3. (3) 在文中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 1. 《“飞天”凌空》一课,作者抓住跳水动作的主要特征,犹如慢镜头回放,生动立体地描写了跳水姑娘吕伟高超精湛的技艺和风采。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选取一项运动,抓住行为特征,仿写一段话。(句式不限)

    示例: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备选项目:乒乓球、短跑、篮球、铅球

  • 1.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追忆杨绛先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姜潇 施雨岑)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岳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

    2.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几句议论性的文字。

      人们熟知杨绛先生,直接来源于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几近百年的时间,演绎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涵养,用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把国事、家事娓娓道来。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