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卑微    凋谢    蔓延    混为一体 B . 繁忙    牛犊    渴望    闲情逸志 C . 想象    神密    威力    煞费苦心 D . 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 (1) 作者在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 (2) 文章第2段写“地面上的小草”的用意是什么?
    3. (3)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4. (4) 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最后一句话“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的理解。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山栀子

        在电脑前坐得久了,便出去走走,习惯性地漫步校园。不经意间,瞥见运动场的一隅,那株山栀子,一片绿色间忽地串出一星洁白的光亮来。我惊喜:只怕是花开了?

        这一刻的洁白温柔地闪亮了我的眼睛。原本以为今年她不会开花了。不是所有的缘都已错过。当雨季来临,即使很迟很迟,这株山栀子还是如约在雨季里绽放。

        奔向她,一朵,只有一朵,洁白无瑕的山栀子独自绽放着。刚下过暴雨,单薄的她在狂风的席卷下显得柔弱得很,摇晃得厉害,还折了一瓣。楚楚可怜,真叫人心痛。

       山栀子,其实就是野生的栀子花。在我的老家,她是不被人注意的。即使是花开的时节里,也不受宠。她比栀子花开得迟,又是单瓣,娇小。其香气也比不得家养的栀子花浓。如果是一朵两朵,是闻不见的,多了,或者是你主动亲近她,才会嗅到一种淡淡的幽香,香而不腻。栀子花就不同了,开得早,赶着春天的脚步绽放,追着人们的目光盛开,一开就是一大片,多瓣,密密匝匝,重重叠叠,香气扑鼻,难怪会被人宠爱。

        我老屋的门前,就有一株像校园一样的山栀子。每年六月,就是她安然绽放的时节。

        几年前发现她,她就绽放在一丛灌木林里。若不是雨后的一阵淡淡的幽香,和她那一身的洁白吸引住了我,至今她或还生长在那丛林中,也或早被拾柴的农人给砍了去。

        眼前,她就静静地立在那里,随风摇曳,像穿着一袭白裙的少女婀娜起舞。我就静静地欣赏她,看她亭亭玉立,看她翩翩起舞,看她颔首低眉,看她粲然举目。我悄悄地走近她,用手指拈一瓣,亲吻她,一阵轻微的山风吹过,那一股淡淡的清香,夹杂着雨后的纯净,入鼻,入心。这感觉,让你似乎和她一样超尘脱俗。

    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人迹罕至的山野,竟长出这样一株静美的山栀子。看她周围,荒草萋萋,灌木丛生,怕也少有飞虫鸟雀的光顾吧。大自然真是太漫不经心了,把如斯的柔、如斯的静、如斯的幽雅抛在这鲜有人迹的荒野里。

        我赶紧跑回家,要求父亲挖回来栽在了家门口。从此,我们更加亲近了,我也成了每天欣赏她的常客,她似乎也习惯了我的目光。

        名字沾上一个“山”字,似乎便有了钟情于“雨”的性格。雨季一来,她就开得欢快了,着急得就怕错过一场多情的雨啊。雨会洗净她的容颜,散去她的芬芳,甚至摧残她花落一地。然而,她还是纵情地投入雨的怀抱,静静地开,浅浅地笑。这吸了雨露精华的山栀子,显得更加饱满而妩媚,洁白而晶莹,素雅而芬芳,清新而自然,也更加楚楚动人。在她洁白的色与幽幽的香中,你是否读到了一种从内而外的高雅纯真的气质?这雨落花开的闲情逸致,谁又有幸得享?

    从此,她盛开在路边,绽放在人们的视野。来往的人流中偶尔有人会为之停足,为之回眸,为之惊叹:哪弄来这般美丽洁白的栀子花啊?而她,亦如在山野丛林中一般静静地开放,一季又一季。她安然地承受着,似乎从不理会是开在哪里,或是山野,或是路边,也从不计较是否有人欣赏她,是否有人亲近她,她只顾静静地绽放着、舞动着、幽香着、等待着。

        入秋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在她开过的枝头,一粒粒橙黄透红的果实,格外耀眼。哦,山栀 子,花开一时,香而不腻,却为一季青春季留下了一个红红的纪念。再看那昔日备受宠爱的栀子花 们,早已香消玉殒,了无痕迹。

        老家是好久不曾去了。今年又是一个无雨的酷夏,没有了雨的滋润,不知门口的那株山栀子能否安然度日,宁静而开。

    1. (1) 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老家的那株山栀子的?
    2. (2) 文章前三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3. (3) 试就本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4. (4) 本文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试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齿(jiù)      洗(dí)       不(xiǔ) B . (juàn)    制(è)        风(zhèn) C . 意(sì)       临(lì)        俯(kàn) D . (yuān)   嘲(fēng)     孤(jì)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永久的生命》这个题目,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课文的写法是先抑后扬,“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B . 《永久的生命》在第1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但这是伏笔,是为后面的内容蓄势的。 C .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是直抒胸臆,接着三段是分述,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D . 这两篇文章以抒情见长,字里行间传达着真情和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 1.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
    2.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
    3. (3)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    )
    4. (4)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
  • 1.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 (1)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泛”能否换成“发”?为什么?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 (3) 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4. (4) 对比选文第①③两段文字在用词上的变化,说说这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5)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死胡杨

    邢增尧

    ①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②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贫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的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的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③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云。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④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冽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⑤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⑥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⑦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耀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彻悟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⑧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①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相……

    ⑨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

    1. (1) 文章第②段中,“苍凉”“壮丽”具体表现在哪里?

      苍凉:

      壮丽:

    2. (2) 第⑧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
    3. (3)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 (1)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 dài 。
    2. (2) 黄与绿zhǔ zǎi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 (3)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g yì xié chū
    4. (4)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强挺立的一种树!
  • 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B . 今天下午大扫除,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组同学打扫教室,第三四组同学打扫包干区。 C .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D . 这里的三个人:你、我、他,都必须去。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