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却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
  • 1. 《昆明的雨》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从选文来看,他实际上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的艺术格调清丽简约,雅俗之间,充满诗情画意。 B . 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的,让人无法插上一句。 C . 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D .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明的雨》一文所写的“雨”,是四十年前的“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鲜明地留在作者的记忆里。 B . 作者“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是在想念昆明的生活。 C . 课文题为《昆明的雨》,开篇却描述给宁坤的画,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美感。 D .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
  • 1. 根据漫画(如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 (1) 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能以《都是手机惹的祸》为标题。
    2. (2) 写一段话解说漫画创作意图。(不少于150字)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生命(节选)

    冰 心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有改动)

    1. (1) 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2. (2) 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3. (3) 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4. (4) 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谁若游戏人生,便会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便永远是命运的奴隶。 B . 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能为力 C .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老李头七十多岁了,但自从他的发明上了电视后,走在小区里都神采奕奕的。 D . 室内陈设井然有序 , 一尘不染,随意点缀的鲜花使这里显得格外优雅。
  •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 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都是济宁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B .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D . 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 1.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书为伴,同古今中外名人大家亲密接触,收获人生真谛。读《论语》,我           ;读《名人传》,我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我                ;读《曾国藩家书》,我                

    ①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②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

    ③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

    ④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

    A . ②④③①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②①③
  • 1. 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活动,请阅读下表,写出调查结论。(不能用数据表述)

    市民文明行为调查统计表

    不说

    脏话

    不乱扔

    垃圾

    排队有

    秩序

    遵守

    交规

    小学生

    90%

    87%

    90%

    91%

    初中生

    78%

    69%

    85%

    72%

    成年人

    70%

    60%

    75%

    64%

    注:小学生、初中生、成年人各抽样100人。

    结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