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铜仁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B . 《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 . 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D . 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 1. (2023八上·铜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2) “是仔细”“踌躇了一会”,这两个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有哪些理由可以说明父亲不必送“我”?而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什么?
    4. (4) 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但在南京的见闻为什么一句都没写?
  • 1. (2023八上·绥棱期中) 阅读《背影》节选,回答下题。

    ①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愚;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③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1) 第③段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 (2) 选文从哪几件小事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3. (3) 选文第③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背影的?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 (4) 选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
    5. (5) 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结合课文具体回答
  • 1. 跳读课文,在第2题的基础上,圈画出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较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将下面这张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 1. 欣赏美文,完成相应的任务。

     [雨季之美]四十年后,作者再忆昆明的雨,满满都是对雨的美好记忆。请你按照表格的要求,从文中找出能直接或间接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句子,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表4-6昆明的雨的特点

    句子

    特点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滋养万物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 1. 两篇散文的写法各有特点,请探究以下问题。
    1. (1) 哲理性散文往往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永久的生命》一文是如何体现哲理性散文的这一特点的?请参考示例,举例阐述。

      [示例]用衬衫脏了、破了,可洗、可补,来对比说明个体生命中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无法消除它的痕迹。

    2. (2) 罗素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他的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请分条阐述他是通过哪些方法做到的。
  •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从求知的热情、童年的经历、伟人的优秀品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11岁时他的哥哥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约在17岁时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那时候,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之后的著述有很大的影响。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逻辑学界以及社会政治领域内,罗素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作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罗素对分析哲学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他所提出的观点上,而且表现在他对分析哲学的其他两位创始人穆尔和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纳普,对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奎因等人,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为一位逻辑学家,罗素甚至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他在数学逻辑方面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他和怀特海合作的《数学原理》一书已被公认为现代数理逻辑这门科学的奠基石。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刺激和推动了20 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的类型理论为解决这个悖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即认为可以用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的核心概念也对数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罗素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伦理、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平运动。他的探讨和活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使无数人走进哲学,他的知识成果在全世界开花,灿烂夺目。

  • 1. 课文以《白杨礼赞》为题, 你从这个课题中读出了什么?又有哪些疑问呢?
  • 1. 导学二[象征手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读《白杨礼赞》,说象征手法

    [材料一]

    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就意义关系来说,象征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或凭着某种关联,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就表达方式来说,运用象征手法一般要对象征物做具体的描绘或渲染,使之能够含蓄地显示其象征意义。

    就目的来说,象征主要是通过暗示引起人们的联想,表达比较深刻的事理,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

    [材料二]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进攻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茅盾在1938年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1) 在《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了,尤其象征了
    2. (2) 材料一告诉我们“象征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一般要对象征物做具体的描绘或渲染”,白杨树与它的被象征物之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结合课文中对白杨树的描绘,梳理它们的相似点。
    3. (3) 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说说作者在《白杨礼赞》中运用象征手法的好处。
  • 1. 硕学三[文本总览]阅读课文,厘清结构,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课文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文中与这句话.意思大致相同的还有好几处,请你找出这些语句并写下来。
    2. (2) 第(1)题的这些句子形成了本文的抒情线索,请你仔细揣摩,完成表格。

      小贴士

      线索是结构的核心,线索抓不准,结构就理不清。在文章中,作者反复歌咏的内容往往是其抒发情感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表4-2《白杨礼赞》结构梳理

      段落

      内容简述

      主题概括

      1

      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开篇热情赞白杨

      2-4

      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两面写高原的景象带给人的感受

      形神兼备绘白杨

      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9

      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