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简阳期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婴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4) 下列句子中前后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 1. 名句默写。
    1. (1) 《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树蔓姿态优美的句子是: ,
    2. (2) 《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静止不动的句子是:, 。 
    3. (3) 《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
    4. (4) 《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5. (5)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6. (6) 《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B .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C . 《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马说》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石壕吏》和《卖炭翁》均为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
  • 1. (2023八上·雁塔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 (1)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争”或“啄”字的妙处。
    2. (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 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惜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婴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慌(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③余告之

    2.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此吾故人陈懂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

    5. (5)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

      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 1. 阅读

    方山子传(节选)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之。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 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①方山子:即下文的陈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交界。 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③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④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⑤矍:吃惊。⑥勋阀:门第显贵。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稍 壮 折 节 读 书 欲 以 此 驰 骋 当 世 然 终 不 遇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②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4. (4) 文中的方山子与下列哪一人物最为相似?试作出选择,并结合本文与课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述。

      A. 吴均(《与朱元思书》) B. 陶渊明(《桃花源记》) C. 刘禹锡(《陋室铭》)

  • 1. 结合文意,分析作者的心境与情操。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1. (2023八上·松原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 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文学家(人名)。
    2. (2)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飘荡

      天下独

      负势

      窥谷忘

    3. (3)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 (4) 作者在描写高山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 (5) 古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2八上·咸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1.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诗中有景

    “树树皆秋色,①”(王绩《野望》),这是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所见的浓浓秋意;“②,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初春时节,诗人游湖所见的莺歌燕舞的勃勃生气。

    文中蕴理

    日本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侵华真相,结果招致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弄得众叛亲离,这正应了孟子那句话“③,④。”

    诗中有情

    “⑤,⑥”(李贺《雁门太守行》),这是边关战场上,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凌云壮志;“⑦,⑧”(崔颢《黄鹤楼》),这是漂泊的游子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