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诗中的“几处”“谁家”可否改为“处处”“家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 (2023八上·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至此置酒,已五醉其下矣。山上多老枳木 , 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节选自苏轼《记游定惠院》,有删改)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枳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药。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每岁盛开,必携客至此置酒。

    4. (4) 甲文画线句,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个句子的妙处。
    5. (5) 结合甲乙两文及苏轼的人生经历,分析苏轼“闲”的具体表现,从中感悟苏轼的人生态度。
  • 1. (2023八上·月考) 诗歌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下面对这句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 1. (2023八上·台山期末) 默写古诗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中的“萋萋”常被误写成“凄凄”,请根据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和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萋萋”。

    知识卡片

    萋萋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原指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后来,萋萋逐渐演变成形容植物或景色绿色浓郁、清新而有生气的意思。

  • 1. (2023八上·衡山期末) 古诗鉴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1)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1. (2023八上·坪山期末) 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中,( )是准确无误的。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 首联点题,交待时间、地点和事由,诗人从荆门始发,到楚地游览。 B .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两岸地势从平原到山地,山峦在视野中一点点显露出来。 C . 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侧重写动景,重在描写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 D .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故乡之思。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
  • 1. (2023八上·深圳期中)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为七言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B . 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C . 尾联承接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 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 1. (2023八上·应城期中)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题目。
    1. (1)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受到“开明”的教育,理智冷静,善于分析。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是

      他具有乐观豁达、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得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像个孩子似的得意。他是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又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他是

      他急躁而又谦虚,没受过多少教育,但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英勇善战,行军神出鬼没,口才好,成望高。他是

    2. (2) 你怎么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 1. (2023八上·杭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节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 , 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释]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

    1. (1) 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释义

      两岸石壁,五色

      基本词义组词法。“高峰入云”的“入”可解释为“耸入”。

      于是于句容之句曲山

      字典查询法。A.<动>停止。

        B.<动>住下。  C.<动>阻止。

      (只填字母)

      自恒欲

      成语推断法。如:避害就利。

      书问不

      异课勾连法。如《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

      武帝早与之游

      语境推断法。“诏许之”,根据句前“上表辞禄”,句后“止于句容之句曲山”,可推测为“答应”的意思。

    2. (2) 请用“/”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恩 礼 愈 笃 书 问 不 绝 冠 盖 相 望 屡 加 礼 聘。

    3.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4. (4) 请你说说【乙】文最后一段陶弘景想借所画的两头牛表达何意?
  • 1. (2023八上·简阳期中) 请在李白《渡荆门送别》和王维《使至塞上》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颔联和颈联。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