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师恩难忘

    费伟伟

    ①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有很多老师待我极好。但我内心其实是很渴望老师对自己严一点的,所以特别感激一个常常敲打我的老师——钱高燕。

    ②钱老师教历史,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那时便已涉猎散文创作。望着变成铅字的“钱高燕”三个字,当学生的心里不知多崇拜。钱老师常主动要我的作文看,直率批评——我上大学后她也常这样。记得有一次上历史课,我奉命在黑板上抄题,抄完发现,钱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正看一篇我刚起草的作文,并拿笔写写画画。

    ③我那时作文有两大毛病,一是谋篇学报上一些文章,八股,俗套;二是用词喜欢花拳绣腿,看到漂亮词句就激动地抄下来,作文时不管不顾往里填,北方人说话——爱嘚瑟。

    ④二姐有时会把班上同学的优秀作文带回家,我也赶紧往上凑。有篇文章开头一句——“在这春暖花开、山花烂漫的季节”,啊呀美死了,赶紧抄下来。初夏,我们组织学农劳动回来写作文,我就当宝似的把这话写了上去。

    ⑤钱老师指着这句话问我:“费伟伟,你在哪个地方看到‘山花烂漫’了?我们这一路上哪里有山呀?”

    教室是水泥地,上哪儿找地缝啊。男生笑得打嗝,女生笑得花枝乱颤。臊得我脸腾地红了,赶紧抢过来把本合上,不让邻座闻言笑着探头的女生看。

    ⑦落了根的毛病要改,就得“棒喝”。远行的路走得越长,越明白这样的“棒喝”多珍贵。

    ⑧事实上,“棒喝”只针对我。对别的学生,钱老师总是温和的。

    ⑨钱老师个子不高,圆圆的脸,戴副眼镜,善模样儿;说话带点常熟口音,比无锡话多了几分软柔。课堂偶起嘈杂,钱老师只是停止授课,沉默数秒,课堂便渐渐安静,从未见她在课上发火呵斥过谁。

    ⑩而同学们敬重钱老师,并非人善不欺,实在是课讲得好。历史要记的内容本来就多,迎高考又加了不少,每堂课都是“填鸭”,钱老师却把我们这群饿鸭填得嘎嘎欢叫——她总是把那些生硬的知识点还原成一段鲜活的历史,有时甚至给人听书的感觉。

    ⑪比如有一次讲清朝什么事,钱老师提到《红楼梦》。不知怎么话头那么一转,就从宝玉、黛玉说到男女爱情。啊,爱情!那时爱情俩字像炸弹,对于中学生,可是不能触碰的禁区。

    ⑫啥原因?青春期呀。刻意的不理不睬,特别的杏目圆睁,永远高傲地对你一瞥,也许背后藏着惊天秘密。所以,当钱老师像知心大姐姐似的在课堂上讲起这个让少男少女心头如小鹿乱撞怦怦直跳的话题,个个如饥似渴,恨不得眼睛能当耳朵使,能不安静?

    ⑬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无数条,其中一定包括这样一条,就是既要能扣着课本,又要能跳出课本。钱老师不仅是跳出课本,可以说是从“课本”跳到了“人本”,从传授知识到传播文化。令我至今铭记的还有一条,就是她以自身行动给我们的感动和感召。那一年,我们高考,钱老师也在考——考研,考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⑭那年钱老师已三十八岁,体质差,血压高。在家,上有老,下有小,女儿还上幼儿园;在校,任教研组长,比一般老师工作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她还是无锡市高中历史学科的领军人物,有好几次,我奉她之命上钢板刻蜡纸印讲义,再把那些油印品送其他中学。

    ⑮考研比高考早,钱老师因备考,有几堂课没来上,让我们自习,或者发试卷以赛代练。她对此很不安,一直说高考前要再加课帮我们把重点“拎一拎”。那天,离正式高考还差几天,钱老师专程赶来给我们“拎一拎”。可是,学生们在哪儿呢?我们早放羊了,教室里跑得没剩几人。这一下钱老师发大火了,拍桌咆哮,声震屋瓦。

    ⑯常熟钱家书香女,也效河东狮子吼?!我目瞪口呆。

    ⑰那是头一次,也是唯一 一次,见钱老师发火。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阅读文章,概括钱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 (2) 选文④~⑥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3. (3) 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教室是水泥地,上哪儿找地缝啊。(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钱老师却把我们这群饿鸭填得嘎嘎欢叫……(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 (4) 请结合文章具体谈谈哪些师恩令“我”难忘。
    5. (5) 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 1. (2023七上·期末) 不知不觉间,我们在中学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在这段日子里,环境的熏陶、参与的活动、书香的陪伴、朋友的鼓励、家长的教导……让我们发生了一些变化,促使我们悄悄地成长。

    请围绕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以《我热爱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 1. (2023七上·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mù yù着秋日的阳光,我们进入中学校园。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依然保持着童心,却在童年的漫中增添了一些少年的理智;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把荒山变成青山的沉默寡言的牧羊人,熟悉了不畏艰难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在这里,我们学会欣赏美景,从文字中感受春光的美好和秋雨的静谧;在这里,我们更懂得解读语言,学会从中外故事中获得启迪,在唐诗宋词中让心灵沉寂;在这里,我们如待放的花蕾,用自己的坚持为梦想绽放蓄力量……

    以后的中学生活,或许会紧张、会忙碌,但我们不会忧郁、不会pái huái。只要信念坚定,我们就会有无穷的动力,主动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1.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字母)

      (A.nàn B.làn)

      (A.zhù B.chū)

    2. (2) 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mù yù(       )

      pái huái(        )

  • 1. (2023七上·期末) 经典诗文默写。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4. (4) 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5. (5)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 (6)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 (7)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写月照清江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
    8.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1. 填空。

    ①《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矗立的句子是:“。”

    ②《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③《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

    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 阅读

    晚 望

    郑 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请简要赏析其运用的写景手法。
    2. (2)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 1. 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3) 读了以上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 1. 阅读

    ①A.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1. (1) 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从写法特点及作用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 (2) 选文语言虽质朴却感情深厚,试举一例加以赏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 名著阅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文段选自(书名),作者是。文段中的“他”指的是。“他”是一个的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