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如图为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培养“人造牛肉”的简要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造牛肉”的培养有利于牛肉的工厂化生产,但环境污染严重 B . 用胃蛋白酶处理牛肌肉组织,获得分裂能力强的肌肉母细胞 C . 生物反应器内应控制适宜的温度,并充入纯氧保证细胞呼吸 D . 培养瓶中的肌肉母细胞需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后才能继续增殖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THP9基因是野生玉米中控制高蛋白含量的优良基因,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THP9基因转到玉米细胞内,从而获得转基因高蛋白玉米新品种。已知图中THP9基因转录的方向为从左往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EcoRⅠ

    BamHⅠ

    KpnⅠ

    MfeⅠ

    HindⅢ

    A . 若采用PCR技术对一个THP9基因进行扩增,则第n代复制共需要引物2n-1个 B .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MfeⅠ、HindⅢ切割质粒,用EcoRⅠ、HindⅢ切割目的基因 C . 利用PCR技术获取THP9基因时应选择引物1和引物4 D . PCR过程中用到了缓冲液,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Mg2+用于激活RNA聚合酶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 B . 家庭制作果醋时,发酵液表面产生的菌膜由乳酸菌形成 C . 家庭制作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D . 制作果酒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为酵母菌发酵提供O2
  • 1. (2024高一下·广安月考)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的活动如图所示(甲和丙为悬浮液,乙和丁为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其他操作正常,随①过程时间延长,则甲中含有35S的蛋白质外壳的量会增多 B . 若各过程操作正确,则乙中存在35S标记的子代噬菌体 C . 丙中可能含有32P的亲代噬菌体、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含32P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D . 若②和③操作不当,会使丁中含32P的放射性增强
  • 1. (2024高一下·石棉月考)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水稻和矮秆易感病水稻杂交获得F1 , F1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型结果如图所示,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 Ddrr B . ddRr C . ddRR D . DdRr
  • 1. (2024高一下·石棉月考) Y基因中的部分碱基C在DNA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细胞中的Y蛋白含量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甲基化会引起Y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B . DNA甲基化后会导致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C . DNA甲基化引起的Y蛋白含量减少不会遗传给后代 D . 抑制DNA甲基化酶的活性有利于DNA甲基化
  • 1. (2024·湖北真题) 某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S病)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多在成年发病。甲乙两人均出现这些症状。遗传咨询发现,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遗传系谱图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经检查确诊,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遗传咨询中医生初步判断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该病患者,主要依据是 (填序号)。

      ①血型    ②家族病史    ③B超检测结果

    2. (2) 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如图1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 (填序号),判断理由是 ;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 (填序号)。

    3. (3) 提取患者乙及其亲属的DNA,对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图2(1是乙,2、3、4均为乙的亲属)。根据该电泳图 (填“能”或“不能”)确定2号和4号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理由是 
    4. (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孕前干预是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也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过基因诊断和试管婴儿等技术,生育健康小孩。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 (2024·湖北真题) 气孔是指植物叶表皮组织上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控制CO2进入和水分的散失,影响光合作用和含水量。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并发现了相关环境因素调控气孔关闭的机理(图1)。已知ht1基因、rhc1基因各编码蛋白甲和乙中的一种,但对应关系未知。研究者利用野生型(wt)、ht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h)、rhc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r)和ht1/rhc1双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h/r),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保卫细胞液泡中的溶质转运到胞外,导致保卫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引起气孔关闭,进而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2. (2) 图2中的wt组和r组对比,说明高浓度CO2时rhc1基因产物 (填“促进”或“抑制”)气孔关闭。
    3. (3) 由图1可知,短暂干旱环境中,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上升,这对植物的积极意义是 
    4. (4)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编码蛋白甲的基因是 (填“ht1”或“rhc1”)。
  • 1. (2024·湖北真题)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科学家将编码Bt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 (1) Bt毒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 (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
    2. (2) 如果转基因棉花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分裂和 产生新的肠道细胞,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请据此提出一项可提高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的改进思路:
    3. (3) 在Bt毒蛋白的长期选择作用下,种群中具有抗性的棉铃虫存活的可能原因是: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 或 发生变化,导致棉铃虫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
    4. (4) 将Bt毒蛋白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种,可以延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产生抗性,原因是 
  • 1. (2024·湖北真题)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2. (2) 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 ,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 (3) 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 。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4. (4) 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其原理是 
    5. (5) 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 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