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湛江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 B . 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点电荷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 C . 由R=U/I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 . 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 1. (2024高二下·湛江月考) 如图所示,两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固定在真空中,在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两点,O为连线中点,C为连线上一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B点场强一定大于A点场强 B . B点电势一定低于A点电势 C . 若把一正电荷从A沿直线移到C,电势能增加 D . 若一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下从C沿直线运动到O,加速度将变大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东方超环(EAST),俗称“人造小太阳”,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假设“偏转系统”的原理如图所示,混合粒子束先通过加有电压的两极板再进入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中性粒子继续沿原方向运动,被接收器接收;未被中性化的带电离子一部分打到下极板,剩下的进入磁场发生偏转并被吞噬板吞噬。已知混合粒子束宽度为d , 各组成粒子均纵向均匀分布,混合粒子进入两极板的初速度均为 , 方向平行于极板。离子带正电、电荷量为q , 质量为m , 两极板间电压为U , 间距为d , 极板长度为2d。离子和中性粒子的重力可忽略不计,不考虑混合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 (1) 要使离子能直线通过两极板,则需在两极板间施加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 求的大小和方向;
    2. (2) 直线通过极板的离子进入偏转磁场,若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 且离子全部能被吞噬板吞噬,求矩形磁场的最小面积;(要求画图说明)
    3. (3) 撤去极板间磁场 , 且边界足够大,粒子束有部分带电离子会通过两极板进入偏转磁场,已知某

      次实验中磁场的取值范围为时,可使得进入偏转磁场的带电离子全部被吞噬板噬,求该次实验中吞噬板的最小长度。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进入四月后广东地区频繁下雨,某同学在学习完电磁感应原理后,发明了一种利用旋转雨伞产生电流的方法,其原理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沿雨伞边缘绕一绝缘圆环A并使其均匀带电,在雨伞面上再固定一导体环B。(A、B可看作在同一平面内,且伞面绝缘)。若伞以顺时针方向变速转动时,B环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  )

    A . A环可能带正电且转速不变 B . A环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 C . A环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D . A环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如图甲所示为某品牌漏电保护器,其内部结构及原理如图乙所示,虚线框内为漏电检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其中原线圈由入户的火线、零线在铁芯上双线并行绕制而成,副线圈与控制器相连。当电路发生漏电时,零线中的电流小于火线,从而使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控制器使线路上的脱扣开关断开,起到自动保护的作用。若入户端接入(V)的交变电流,则(    )

    A . 入户端接入的交变电流方向每秒变化50次 B . 没有发生漏电时,通过副线圈的电流恒定不变且不为0 C . 没有发生漏电时,通过副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为0 D . 没有发生漏电时,通过副线圈的磁通量随原线圈中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楞次找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B .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 . 爱因斯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 . 无线电发射过程中,把低频的电信号“加载”在高频的振荡电路上的过程称为调谐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电磁波包含了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 . 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 B . 红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紫外线 C . 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D . 紫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红外线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月考)  现代科技中常利用电场和磁场来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某控制装置如图所示,相距为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正对着放置,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圆弧形收集板上各点到点的距离以及板两端点的距离均为分别为板上的小孔,三点连线垂直板 , 且。当板间的电压恒为时,一束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经进入间的电场后,通过进入磁场,最后打在收集板的正中间。粒子在处的速度和粒子所受的重力均不计,求:

    1. (1) 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2. (2) 圆形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
    3. (3) 粒子从出发到打在收集板上经历的时间
    4. (4) 若间的电压可调节,为确保粒子都能打在收集板上,则间电压的调节范围。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月考)  如图甲所示,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场强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在t=1s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于BC)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个粒子,并在此之后,每隔2s有一个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度v0射出,并恰好能击中C点,若AB=BC=L,且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运动时间小于1s。不计空气阻力和粒子的重力,对于各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场强度E0和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之比为2v0∶3 B . 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 . 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通过C的动能之比为1∶4 D . 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π∶2
  • 1. (2024高三下·黔江月考)  如图所示的某装置内,两倾斜固定的平行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板间电压为U,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的粒子,从板上点由静止开始经电场加速后,通过板上的小孔 , 此后又先后通过扇形偏转磁场OM边上点和ON边上点,最终从点进入右侧多个等间距分布、竖直且足够长的条形磁场。已知(R为扇形半径), , 扇形磁场、条形磁场的磁场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外,条形磁场的磁场宽度均为d,其磁感应强度大小满足(n为正整数),相邻两个条形磁场间为无磁场区域,其宽度也为d,粒子重力不计,忽略边缘效应。

    1. (1) 求扇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 (2) 其他条件不变,只将平行板间的电压改为 , 该粒子将从图示ON边上的点飞出扇形磁场,求电压改变前、后,该粒子在扇形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差的间距;
    3. (3) 在(2)的情形下,电压改变后,该粒子从点进入条形磁场后,最远恰好能到达磁场的右边界。求n。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