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为了巩固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并且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 )

    A . 另起炉灶 B . 一边倒 C . 睦邻友好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据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 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 11.6亿元,节约生产和基本建设成本13.7亿元,流动资金 6.4亿元。据此可知,该运动(   )
    A . 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 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C . 确保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现 D . 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 1.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本性淳善,完美地契合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频繁“走出”国门,增进中国与他国的友好关系,被称为“熊猫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至1971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1972年至1992年。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1992年至今。1992年以来,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媒体及文化产品中大量出现熊猫形象:我国影片中大熊猫形象更突出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等民族精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iPanda熊猫频道”直播平台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大熊猫更成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外交史相关知识,围绕“熊猫外交”,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 1. (2024高三下·开学考)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即在某一件短期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这些举措意在( )
    A . 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 . 助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 . 探索集体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D . 突破农村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 1. (2024高一下·炎陵开学考)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进行抗美援朝 C . 实行土地改革 D . 开展一五计划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主办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下列歌谣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

    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④①③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54年,毛泽东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也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他孤立,使他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
    A . 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B .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 .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D .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
    A . 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 .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共4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