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
    A . 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B . 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 C . 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 . 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   )
    A .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B . 科技丰富市民生活 C . 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D . 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1.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 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概括朱熹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 (3) 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儒学的一次自我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
    A . 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 . 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 . 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 D . 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表述正确的是( )

    A . 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 . 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D . 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或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③①②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按照《宋刑统·斗讼》“斗殴杀人”条载:“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斗殴杀人者,绞。”然而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一法律案例侧面上反映出宋代(   )
    A . 法律判决缺乏严格执行 B . 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 C . 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 D . 开启礼法结合治国理念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萧公权在评价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时说: “中明以后阳明学派以反对宋明理学之桎梏而发挥自由思想,亦图冲决网罗,肃清尊古守旧之结习……然其本身所据观点与所含内容,仍自旧学中蜕化而来,终不脱前人之窠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明理学的长期束缚 B . 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 . 三纲五常思想的阻碍 D .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为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宋代文人,失去了封建社会迅速成长阶段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与天才极致、奋发向上的心境,他们努力追求内在人格的完美、求取自我人生的意义。佛老之学以其专治“身心”的学说性质而迎合了宋代文人的内心要求,对以“治世”为本的儒学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同时,宋代又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宋王朝长期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统治集团的兴兵侵犯,边患日趋严重,终致故都不保,南渡江吴,偏处一隅。理学诸儒把终宋相随的现实危机归因于儒学义利关系的颠倒,视为私欲肆行、公义不张的必然结果。因此,理学家畅言去利存义、灭欲穷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着意于正人心、固民力、培国基,欲致君臣上下,共尚大义,弃一己之私,致国强之公,以实现三代那样的太平盛世。

    ——摘编自陈廷湘《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

    1. (1) 据材料指出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的影响。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朱熹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据此可知,朱熹( )
    A . 强调求理方式的主观性 B . 主张“格物致知” C . 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 . 强调“知行合一”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