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就有“义”的倾向,只不过常常被“利”所蔽而已,人生在世最高的理想境界即“人道”,而“人道”应当是经过自觉调整的,“乐而不乱,复而不厌”,所以要“陶冶而成之”。由此可知,董仲舒( )
    A . 重视人的道德伦理教化 B . 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C . 强调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D . 主张抑制人的正常需求
  • 1. (2024高二下·水富月考) 四川绵阳市永兴镇二号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断代法可知,这是一座西汉墓。在木椁中部还发现了面积约5cm×5cm的纸片(下图),经鉴定,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这一发现表明(    )

    A . 造纸技术在汉代已得到广泛传播 B .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C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D .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证据确凿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 “国家”一词频繁出现。这反映出( )

    内容

    出处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以为便,便国家。”

    《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史记·高祖本纪》

    ……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

    A .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 B .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 C .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 D .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汉文帝致匈奴书称“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约定“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长城成为双方共同认定的边界。这表明,西汉( )
    A . 限制同域外的交流交往 B . 华夷秩序观念已经出现 C . 与匈奴的关系逐渐缓和 D . 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开发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王莽时吏人没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上述做法( )
    A .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B . 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渐趋平等 C . 利于小农经济恢复发展 D . 壮大了豪强地主田庄经济规模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
    A . 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B . 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 . 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 D . 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推崇儒学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推崇儒学”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 1. (2024高二下·余姚月考)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在他的医学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辩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学家推崇他为医圣”。“他”的医学著作( )
    A .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 . 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C . 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 D . 记载了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史记》为少数民族立传,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四邻各少数民族如匈奴、百越、西南夷等的历史。这些少数民族列传与其它列传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这种民族史撰述体例(   )
    A .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 . 反映了华尊夷卑的思想 C . 蕴含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D . 说明了民族交流的悠久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司马迁有一定私心,想成一家言论,其叙述主观色彩过于浓厚 B . 希罗多德更注重历史中因果关系的辨析,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 C . 两位历史学家追求客观真实,都以叙事为中心贯通撰写历史 D . 两位历史学家都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都有宏大的历史使命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