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为了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优美,老师给卓尔出了一个仿写练习,要求卓尔仿照划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槐香都郁

    马庆民

    ①晚饭后,漫不经心散步在公园里。突然,一股熟悉的枕花香伴着微风飘然而至,寻香而望,青里透白的槐花,静悄悄地袭一身素雅挂满枝头,如雪似蝶。

    ②儿时,我家院里就有两棵高大、古老的槐树,每到春深时,槐花便怒开盛放,香飘四野。

    ③槐花清新淡雅,郁郁而香,这种香,不仅仅能停留在树梢枝头,更能被母亲做成美食,留在味蕾里,记忆中。如果说花朵的世界里,能称得上秀色可餐的话,我觉得非槐花莫属。它不仅可以做槐花饭、槐花饼、槐花菜等,还可以做槐花包子。

    ④母亲做的枕花包子真真是我最爱的美味,一直从记事吃到参军。直到现在,每逢槐花开时,我都会停得心向往之。

    ⑤记得有一年,整个冬天无雪,开春又一直无雨,百年不遇的大旱,导致村子里的槐树开花容数枝。但唯独我家院子里的老槐树没有受到影响,依然紫花似锦,香飘十里。一时间成了街坊四邻茶余饭后的趣谈,更成了嘴馋之徒的垂涎之物。

    ⑥为了保护好院里的槐花,每天上学我都会反复确认是否锁好了门;放学后也顾不上玩耍就直接回家看护。谁知如此小心,后来还是招了“贼”。

    ⑦有一天,从地里回来,开门后发现院里散落一地槐花,还有几段扯断的枝丫。向树上望去,只见“贼人”马小明正惊慌失措地看着突然出现的我。我大声呵斥他滚下来!待他滑到地面还未站稳,我就跑上前去用力地把他推倒在地,并骂他是贼。也许自知理亏,马小明并未有任何反驳,抹着眼泪,悻悻地离去。

    ⑧傍晚时分,母亲从地里干完活回来,我便把马小明偷桃花,并被我打倒在地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本以为母亲会赞赏我护花有功,但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把散落一地的槐花,小心翼翼地捡起;洗净,水,调馅儿,和面……不大会功夫,枕花的清香便从那一股股白气中开来,我淌着口水,边不及待地等着母亲揭锅,盛篮,然后开始大快朵颐。

    ⑨但母亲把槐花包子盛篮后,却对我说:“给小明送过去吧,你们一起吃。

    ⑩“什么?让我给贼去送包子?”我简直要惊掉了下巴。

    ⑪“去吧,孩子!小明的父母都不在了,孤苦伶仃地到乡下来同爷爷相依为命。他只不过想吃点槐花而已,并不是贼,以后千万别这样说他了。”母亲的话坚定且不容置疑。

    ⑫一路上我都在琢磨,马小明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怪”,平时不和别人说话,也根本不和任何人玩儿,更没有一个好朋友。原先我们都以为他是从城里来的孩子,看不上我们,谁晓得他的身世竟如此可怜。

    ⑬来到他爷爷家,天已经黑了,这个家,我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屋内的马小明正给生病在床的爷爷喂馒头稀饭,对于我的贸然来访,他有些惶恐,也有些羞愧。但我说明来意后,彼此相视一笑,之前的“恩仇”也就一笔勾销了。回到家,母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看着母亲,也笑了。

    ⑭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时常会一起去田野抓蝴蝶,去河里摸鱼,爬树掏鸟窝……也会在每个槐花开放的季节,坐在桃树上吃着槐花包子,谈论梦想,憧憬远方。

    ⑮ “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又是一年槐花十里香,总情不自禁地在公园的那些槐树下驻足,过往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

    ⑯这些槐花依然清香四溢,我却再也寻不到那些逝去的时光,远去的童年,唯有深深的记忆,像这郁郁的槐香,在心底荡漾。

    1. (1) 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 (2) 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概括文章第⑤一⑬段内容。

      ②傍晚时分,母亲做了槐花包子让我送给马小明,并告诉我他的情况。

    3. (3) 联系上下文,第⑬段画线句中“他有些惶恐,也有些羞愧”的原因是
    4. (4) 请谈谈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áo mín jūn fá jiǎo zū

    kē juān      qī wǔ        zhǔ zhōu

    chéng fàn qiào bì gū lu

    diǎn zhuì pí juàn qīng xié

  •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邮局,邮局!

    肖复兴

    ①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

    ②我第一次走进邮局,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邮局,兼卖报纸杂志。我每月都到那里买一本《少年文艺》。没多久,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风雪弥漫的内蒙古修铁路的姐姐,按月会寄来30元贴补家用。每月,我拿着汇款单,到邮局取钱,顺便买《少年文艺》。每一次,心里都充满期待,都会感到温暖,因为有《少年文艺》上那些故事; 有姐姐的身影。

    ③除了给姐姐写信,我第一次给别人写信是高一的时候,给一位在别的学校读书的笔友。整整三年,几乎一周收发一次。每一次,在教室里写好信,到邮局买个信封,一张4分钱的邮票,把信也把少年懵懂的心事,一并放进邮筒里。然后,愣愣地望着邮箱,仿佛投进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只鸟,生怕它张开翅膀从邮箱里飞出来,飞跑。静静的邮局里,洒满黄昏的金光,让我觉得那么美好,充满一个少年对未知的想象和期待。

    ④上山下乡高潮到来,我去的是北大荒。那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四周尚是一片亘古荒原。夏天,荒草萋萋;冬天,白雪皑皑。农场场部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马架子,但还有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永远刻在记忆里的那一次是给母亲寄钱。这年,父亲突然病逝,家中只剩下老母亲一人。我莫名地担心,于是跑到邮局,给母亲寄去30元,又写了一封信,尽管母亲不识字,但我相信母亲会找人念给她听。记得那天大雪纷飞。很长一段时间,走进邮局总给我一种家一般的感觉,因为那里有我要寄出的或收到的信件,那些信件无一不是家信和朋友们的信件,即便不是“烽火连三月”,一样的“家书抵万金”。

    ⑤我和邮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写文章之后,总会有信件、稿费往来,也就常去邮局,和家那里的邮局工作人员都熟,他们中大多是年轻姑娘。有一次,到邮局取稿费,柜台里坐着个小姑娘,等她办理手续时,我顺手抄来柜台上的几张纸,隔着柜台,画了张她的速写像。取完钱,小姑娘忽然对我说“看过您好多文章,上中学时还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您的文章”。受到表扬很受用,把那张速写送给了她。她接过画笑着说:“看见刚才您在画我呢!”她的样子让我感到亲切。

    ⑥在没有网络和微信的时代,邮局是多么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几年网络发达了,不用常去邮局了。

    ⑦一天黄昏,一个女子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后,她又立刻掉头,骑到我的身边,停下车,问道:“您就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没有认出她来。她高兴地说:“看着觉得像您!有小二十年没见您了,那时您常上我们邮局取稿费寄书寄信。”我立刻想起来了,那时她还是个年轻姑娘呢!她告诉我她已经退休了。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我们站在街头聊了好一会儿。茫茫人海,熙熙攘攘的街头,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彼此如水横竖相通。

    ⑧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总有深深的感情。是邮局连接起天南地北,是邮局守护着尘封的记忆,是邮局淬炼出尘世间的人情味儿。邮局的存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像脚上的老茧-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

    ⑨邮局!邮局!

    1. (1) 阅读第②—⑤段,完成表格。

      人生阶段

      生活片段或经历

      情感体验

      少年

      每月去邮局取姐姐寄来贴补家用的汇款,并买一本《少年文艺》。

      感受同龄人之间的友情,充满对未知的想象和期待。

      青年

      在北大荒,父亲突然病逝,在大雪纷飞的一天,跑去邮局给母亲寄信并汇款。

      回京后

      体验普通人之间交往时的轻松、亲切、愉悦

    2. (2) 阅读第④段画线句,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写一条批注。
    3. (3) 以下对于第⑦段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4. (4) 本文的标题和结尾同中有异,请联系全文说说其妙处。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 . 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 .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 , 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 .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 1. 下面空格处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   )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   )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   ),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A . 缀着  竖立  寂静  呐喊 B . 放着  矗立  平静  呜咽 C . 缀着  矗立  寂静  呜咽 D . 缀着  树立  平静  咆哮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郝叟(hǎo sǒu)  异(chà)      住(gěng) B . 祷(qí) 悔(ào) (jiá) C . 罚(chěng)    板(dèng)     (wǔ) D . (téng)     钥匙(yào shi)  (zhàn)
  • 1. 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停顿;D.表示意思的递进;E.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放学了,——你们走吧。”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1. 某校组织七年级学生举行“重走长征路,温红色经典”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____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hān)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____,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____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____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 , 像山泉在呜咽(yàn),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4)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第二段两次提到“停下来”表现山路难走,也为下文写山势陡峭蓄势,留下悬念,吸引读者。 B . 文章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式,极力刻画了雷公岩的陡峭。 C . 文中描写红军吃饭用“抢了一碗就吃”,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此时非常的饥饿。 D . 《老山界》一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的文章层次。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