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 是其智弗若与?(因为) B . 汝多知乎?(同“谓”,说) C . 弓缴而射之。(支援) D . 及其日中如探。(热水)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折叠51次,厚度竟然可以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子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线”。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エ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精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ロ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成不平凡。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 (1) 文章从四个方面述了折叠的内涵。
    2. (2) 引用名人名言是写作表达的好方法。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第自然段。

      正如英国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3. (3) 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对于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我们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 1.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1) 《两小儿辩日》选自
    2. (2) 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3. (3) 找出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第二个小孩的观点。

      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

    4. (4) 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请选一选。

      A.温度的高低   B.形状的大小

      (甲)小儿:  (乙)小儿:

    5. (5) 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
    6. (6) 下列不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  )
  • 1. 给加点字注音。

     )凉   )为)多)乎

  • 1. 翻译《两小儿辩日》中的句子。
    1. (1)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 (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1. “我认为太阳中午离人近,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与(  )同义。
    A . 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 .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C . 我以日初出近,而日中时也近。 D . 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远也。
  • 1.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 1. 解释《两小儿辩日》中的词。
    1. (1) 两小儿斗      (
    2. (2) 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
    3. (3) 及其日中如探  (
    4. (4) 孔子不能也       (
    5. (5) 为汝多知乎    (
    6. (6) 孰为汝多乎       (
  • 1. 科学家的光辉成就都是从一个个小问号、一个个小发现开始的。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历——一个小小的疑问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会想尽办法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终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发现。请你写一写这样的一次经历,注意除了发现的过程,也要把发现后的体会写出来。

    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语言通顺。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1) 给划线字注音。

    2. (2)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

      ②我日始出时人近

      其日中如探

      ④孔子不能

      为汝多

    3. (3) 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 (4) “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 (5) 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