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六下·淮安月考)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听到这个好消息,奶奶喜出望外 , 笑得合不拢嘴。 B . 在扫黑除恶行动中处决的这批死刑犯真是死得其所 C . 有骨气的战士,宁可粉身碎骨 , 也不向敌人投降。
  • 1.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三个方面的意思?(    )
    A .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B . 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C .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D . 要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1. 按要求写句子。
    1. (1)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2. (2) 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缩句)
    3. (3)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给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4. (4) 松、竹、梅被喻为“岁寒三友”,除过本单元描写竹子的诗句外,请分别写出描与松和梅的诗句

      松:

      梅:

  • 1. 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或。”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1) 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
    2. (2) 片段横线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3. (3) 解释文中加点字。

      固:    或:

    4. (4) 找出片段的中心句。
    5. (5) 片段的写作结构是(    )
    6. (6) 自古以来心系人民和国家的诗人写过下许多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请你写出一句。
  • 1. 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1) 按原文填空,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2) 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两个加点的“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之情,可以换成“”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之情,可以换成“”等词语。
    3. (3) 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刘胡兰    ③雷锋    ④秦桧    ⑤李大钊    ⑥汪精卫

  • 1. 对下面病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 . ①句删去“是否” B . ②句“就”改为“才” C . ③句“思想开小差”与“小动作”对调 D . ④句“可能”改为“必定”
  • 1. 组词语

        采    掉    哀    炊

        彩    悼    衰    吹

  • 1.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①“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这句话揭示了的要求和标准,表明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

      ②仿照这个句子,用“完全”“彻底”写一个句子。

    2.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句话是说的。意思是:

      ②文中说的死就重于泰山,因为。现实生活中,我还知道的死同样重于泰山,因为他们都是而死的。

  • 1. 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chè dǐ

    lì yì

    xī shēng

    zhì dù

    jì tuō

    āi sī

  • 1. 一面大立镜旁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段话贴在镜旁的含义是(    )
    A . 防止忘记 B . 以话作镜 C . 书法艺术 D . 装饰美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