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下·祁阳期中)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庭/地白/树栖鸦 B .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 今夜/月明人尽/望 D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2024六下·坊子开学考)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 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 . 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 . 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 1. (2023七上·开学考) 诗歌对比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 (1)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的景象(用原文回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 (2) 你还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请写出前后连续的两句。 
  • 1. (2023六下·泰安月考)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知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
    A .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其代表小说有《四世同堂》《龙须沟》。 B . 《腊八粥》中从八儿分粥的计划可以看出八儿的可爱、天真、狡黠与自私。 C . 唐代诗人王建,代表作《十五夜望月》,人称“大历十才子”之一。这首诗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D .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借。
  • 1. (2023六下·东平月考)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B .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七言律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C .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 D . 寒食,即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106天,清明节前1~2天,古代习俗要禁火,只吃冷食。
  • 1. 课内古诗

    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1. (1) 将古诗补充完整。
    2. (2) 本诗写的是(季节)的景色,我们可以从等处看出来。
    3. (3)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4. (4) 你认为哪句诗与“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
  • 1. 比一比,组一组。

            脉        鸦        栖

            泳        雅        晒

  • 1. 课外古诗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 (1)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的特点,从文中的“”可以看出来。为了突出这一特点,诗人描写了,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
    2. (2) 用自己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3. (3) 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4)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1.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 (1)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2. (2) 《寒食》一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的诗句是
    3. (3) 《十五夜望月》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