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特克斯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是诗人在西域时送人回京之作。此诗以西北边塞风雪为背景,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构思新颖,写出春天梨花盛开的美景,也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C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功力之深,能随风飘扬的旗帜,此时都被冻住了,天气之寒跃然纸上。 D .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了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 1. (2024九下·衡阳月考)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四处“雪”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将本诗拍摄成微电影,你认为在拍摄最后两句诗时应呈现怎样的特写镜头?请谈谈看法。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
    2. (2) 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诗词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蔑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衾,被子)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

    ⑼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 (1) 本诗中描写边塞地区风狂雪早的句子是什么?
    2. (2) 本诗中的咏雪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3. (3) 本诗中联想美妙,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4. (4) 本诗中被后人誉为“妙手回春”的咏雪名句是什么?
    5. (5) 本诗中诗人飞驰想象,赋予了冬雪盎然的生命,创设出“冬天里的春天”的胜境的句子是什么?
    6. (6) 本诗中与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神奇想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什么?
    7. (7) 本诗中描写片片雪花,开帘入隙,用美化的语言表现出边塞的清寒之感的句子是什么?
    8. (8) 本诗中描写戍边将士们雪天的苦寒生活,突出了边塞地区奇寒难忍的句子是什么?
    9. (9) 本诗中描写出边塞地区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句子是什么?
    10. (10) 本诗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千里冰封,愁云万里的景象的句子是什么?
    11. (11) 本诗中描写塞外冰高云暗,抒发戍边将士们内心惆怅的句子是什么?
    12. (12) 本诗中以夸张的笔墨,描写大漠奇寒,景象气势磅礴,烘托了离别时刻的矛盾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13. (13) 全诗由写景转入叙事的过渡的句子是什么?
    14. (14) 本诗中描写中军账里置酒饮别情景的句子是什么?
    15. (15) 本诗中描写辕门外风大雪狂,天寒地冻的凄惨景象,为下文的送别渲染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16. (16) 本诗中诗人从视觉上描绘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瑰丽景色的句子是什么?
    17. (17) 本诗中诗人巧妙地在冷色调上着暖色来描绘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18. (18) 本诗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手时的情景的句子是什么?
    19. (19) 本诗中描写友人远去,诗人情思悠悠不尽的句子是什么?
    20. (20) 本诗中表现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21. (21) 本诗中通过写景,营造出于无声处见别情的句子是什么?
    22. (22) 本诗中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什么?
    23. (23) 本诗中与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荷笠带斜阳,青独归远”意境相似的句子是什么?
  • 1.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有人评价岑参的边塞诗“奇气益出”。“奇”在本诗中体现为:先用一个妙喻,描绘雪景的奇丽;紧接着通过描写将士们日常生活的感受来写当时的天气,其中“①,②”从侧面突出边塞的奇寒;继而场景移至帐外,以“百丈冰”“万里凝”描绘出大漠雪景③的特点;而欢饮饯别之后,化情为景,堪称奇情。
    2. (2) 唐代边塞诗人常借边地特有的人、事、景、物表达情感。品味本诗中画线的诗句,并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1.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 (1) 所选诗句描写了胡地风雪弥漫、奇寒无比的风光,其用意何在?
    2.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妙手回春”的名句。请结合诗句分析它“妙”在何处?
  •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 (2) 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古诗文阅读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背景:此诗作于苏轼四十一岁时。当时苏轼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在地方为官。

    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雪:这里喻指梨花。③清明:清澈明朗。

    1. (1) 这首诗第一句从的角度,用“淡白”“深青”分别描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写出了(季节)的景物特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将梨花比作,比喻新颖、画面奇美,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2. (2)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