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热,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2. (2)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3. (3) 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4. (4)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5. (5) “十五”“八十”是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 (6) 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7. (7)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8. (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9. (9)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10. (10) 《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11. (11) 《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12. (12) 《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13. (13) 《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14. (14) 《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15. (15) 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 1. 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 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 1. 下列对《 满江红·小住京华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 .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 . 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 1. 满江红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 . “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 .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 1.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 1. 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 1.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 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 . 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 . 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 . 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 1. 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 1.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诗颔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