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提练  聪颖  羡慕  学究 B . 劝诫  枯躁  狂妄  伦理 C . 蜿蜒  推敲  逻辑  善辩 D . 苍芒  胆怯  翡翠  精灵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精练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经成为名言。 B . 本文开篇提出论点,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种种看法。 C .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排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D .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读书(求知)的目的、方法及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种种缺陷,鼓舞人们读书(求知)。
  •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味同

    吹毛求       要

  • 1. 【拓展作业】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阅览室,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 (2) 根据示例,将下表的读书方法补充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法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③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阅读研究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以及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日益完备,传统阅读资源与新兴数字化阅读资源相互补充,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养料。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的出版发行,增进了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中国好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过程中,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④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用耳朵“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读书新“姿态”。虚拟阅读设施与实体阅读设施相补充,个人阅读与群体阅读相交融,____……不断拓展的载体和业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

    ⑤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阅读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具体权益。从为阅读障碍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到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阅读服务,让阅读蕴含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触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保障不同群体阅读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各个群体的阅读门槛,推动阅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均享、人人乐享的选择与习惯,也可为全民阅读注入更为扎实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⑥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传递书香、传承文明,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保障“有书读”,到夯实硬件基础、利用技术优势确保随时随地“读好书”,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爱读书”,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在“全”上做文章,更要在“细”上下功夫。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张久珍。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 (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3)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是怎样读书的。

      【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 1. 【读·思】小纯在读《不求甚解》一文时,对文中“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这句话不太理解,于是你找来了下面材料,并告诉她:

    材料:①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②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 1. 【读·信】小文在活动中找来下面资料,有些字的读音和字形,他把握不准,请你帮他回答。

    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nàn____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____,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____消化。____,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shè liè____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____,孜孜不倦____。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1. (1) 请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材料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材料三: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给七至九年级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水浒传》等必读名著12部、《红岩》《格列佛游记》等自主阅读名著24部。

    材料四: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争创“书香校园”活动,阅读名著在中小学学生中已蔚然成风。2023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某中学语文组就本校各年级学生在本学年阅读名著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七年级参加调查的学生共200人,调查结果如下:

    七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数量

    及阅读兴趣调查统计表

    阅读名

    著数量

    3部及

    以上

    2部

    1部

    0部

    人数

    142

    51

    5

    2

    占比

    71%

    25.5%

    2.5%

    1%

    阅读

    兴趣

    非常

    喜欢

    比较

    喜欢

    一般

    喜欢

    人数

    136

    49

    11

    4

    占比

    68%

    24.5%

    5.5%

    2%

    1. (1)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以上四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 (2) 小明是你校七年级的一名学生,上中学近一年来,一直不喜欢阅读课外书,至今没有完整地阅读完一部名著。作为他的好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 1.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让阅读为青春增色

    徐川

    ①最是书香能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个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②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必由之路。选一本好书入门,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唤醒阅读活力,让青少年愿意读、喜欢读、坚持读。“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由阅读兴趣激发到阅读习惯养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一阵”到“学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

    ③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④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在读的深度上,不能把读书学习狭义理解为学习知识,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担当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⑤“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加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城市创建,从阅览室到图书馆、文化馆,从黑板报、宣传栏到文化墙……把读书的环境搭建起来,让读书的氛围浓郁起来,凝聚家、校、社会的强大合力,就能激发广大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热情,以阅读丰盈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0日第5版)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 (3) 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②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讲述理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 (4) 文章②③④三个段落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要对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涉猎 , 才能成为卓越的艺术家。 B . 许多好书刚开始读时味同嚼蜡 , 但硬着头皮读下去,会发现书的精妙之处。 C . 述学制度让大家不再简单地寻章摘句 , 而是把自己摆进去,把本职工作摆进去,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D . 在“我爱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上,他的一番高谈阔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