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怡情    傅采    策划    吹毛求疵 B . 辩论    辩异    胸肺    烂加非议 C . 要决    蒸溜    藻饰    不求甚解 D . 狡黠    诘难    滞碍    开卷有益
  • 1. 培根(1561—1626),(国别)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6年,由于受寒致死。《》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这一特有体裁。
  • 1. 字形与字音练习及成语填空。

    zǎo

    zhì

    吹毛求

    摘句

    味同嚼

    不求

    咬文

    因小

    然贯通

  • 1. 下列各句没有用到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 B .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C . 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D . 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读书来疗治。
  •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2.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 (3)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B . 谁也不能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C . 他出差很少乘车的目的是为集体节俭开支。 D . 听了张海迪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亭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上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的首句一致)。
    3.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 (4) 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 (5)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群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á)     猎(shè)      正(jiào)     饰(zǎo) B . (jiè)     证(chǎn)     难(jié)      要(jué) C . (yǐnɡ)    蒸(liú)      时(zhàn)     碍(zhì) D . (jiáo)    彩(fù)       统(chóu)     理(lún)
  • 1. 《谈读书》以典型的事例、精辟的语句论述了读书的、读书的以及读书的,告诉人们要以读书,激发人们,完善自我。
  • 1. 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 (1) 读书使人,讨论使人,作文使人
    2. (2) 读书时不可存心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 (3) 读书足以,足以,足以
    4. (4) 而读书的,全在于会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