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光明模拟)  古有木兰替父应征,今有鉴湖女侠慷慨就义。她们都是古今的奇女子,下列对《木兰诗》《满江红》两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木兰诗(节选)

    汉乐府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 . 木兰的两愿“替父从军”与“辞官还乡”不矛盾,是她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抉择,展现木兰忠孝两全、不慕名利的崇高品质。 B .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这一段写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英雄气,但全诗更多详写了木兰的女儿情,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C . 《满江红》全词伤感低沉,借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比喻国破,化用白居易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知音难觅的悲伤。 D . 木兰女扮男装、为国出征,秋瑾追求解放、匡国济世,二人的“离家”都是对封建思想的突破,更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 1. (2024九下·浦北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淅。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 (1)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2)  秋瑾在词的结尾发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的心声,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作简要分析。
  • 1. (2024·浦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
    2. (2) 秋瑾作为一代巾帼英雄,她在词中说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读《满江红》这首词,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 1. (2024·浦北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淅。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2) 秋瑾在词的结尾发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的心声,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作简要分析。
  • 1. (2024九下·石阡月考)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1) ,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2)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3) ,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4)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5. (5)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6. (6)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7. (7)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
    8. (8)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当"富贵功名"和"义”发生矛盾时,或当追求"富贵功名"要以损害道义为代价时,我们可以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两句来反躬自问,警诫自己。
  •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 (1) “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 1.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一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予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 句子默写
    1. (1)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2)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3. (3)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的诗句是:
  • 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朝文学家(姓名)。
    2. (2)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姓名),字,号,与并称“三苏”。“江城子”是是词的题目。
    3. (3) 《满江红》是先驱(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朝爱国词人(姓名),字,号,与并称“苏辛”。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 (1) 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2. (2)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 (3) 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