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郴州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④君往,何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⑤。及东炮台陷,弹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⑥。

    (节选自《清稗类钞·忠荩类》)

    【注释】①松江千总:清代驻守松江的武官。②衅:战祸。③尼:阻止。④趣:同“促”,催促。⑤助:勉励;⑥置:停。

    1. (1) 下列对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翻译下面句子。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4. (4) 【甲】文用“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凸显了唐雎的不畏强暴、有胆有识的特点,【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请你找出一句并分析。
  • 1. 了解《战国策》,填写下面的资料卡。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杂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记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其作者不可考,后经西汉 重新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属于体史书。

  • 1. 课文写的是战国时期的一场外交风波,主要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关注语气词,仿照示例,探究人物对话的深意,填写在方框里。

    【小结】弱国使者唐雎身负使命,在朝堂之上面对秦王毫不示弱,最终捍卫了安陵国的利益。在这场外交对话中,唐雎的语气由到 ,秦王的语气则由到。通过人物对话,唐雎的形象和秦王 的形象跃然纸上。

    完成以上任务后,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唐雎和秦王的对话,感受《战国策》人物塑造的艺术。

  • 1.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3-3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积累知识

    学习任务二 赏读对话

    学习任务三 新编历史剧

  • 1. 课文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明显,场景集中,对话富有神韵,非常适合改编成一出历史剧。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并尝试小组合作,一起排演。
    1. (1) [演员由你选]谁是你心目中的唐雎和秦王? 你可以选择影视演员,也可以推荐班里的同学。请说明理由。
    2. (2) [道具由你定]围绕“唐雎要不要佩剑上殿”这个问题,同学们产生了争议。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材料】

      当时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故本文(《唐雎不辱使命》)情节当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3. (3) [剧本由你改]班级文艺委员准备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请你一起参与改编。在括号里填写人物的神态与动作,在横线上填写他们的对话。(提示: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与动作。在学习了第五单元“活动·探究”后,你还可以尝试添加更多的对话来丰富这部历史剧。)

      秦王坐在王座上,唐雎走上殿来。

      唐雎以使臣礼参见秦王。

      秦王 (微笑)寡人用五百里地换安陵,安陵君可愿意啊?

      唐雎 回大王,安陵君对大王的美意甚是感激。但安陵君谨遵先王教诲,要守住封地,不敢将它拿来交换。

      秦王 (① )寡人用五百里地来交换安陵这么个弹丸之地,安陵君还不听从寡人,为什么?

      唐雎 (神色不变)大王这是从何说起? 安陵君一直以大王为念,从不曾做违逆大王之事。

      秦王 (冷冷地直视唐雎)真如使臣所言吗?

      唐雎 正是。

      秦王 (冷笑,甩了一下袖子)② (③ )

      唐雎 (抬头,毫无惧色)大王言重了,并非像您说的这样。④

      秦王 (⑤ )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 臣并未听闻。

      秦王 天子震怒的时候,倒在地上的尸体成百上千,血流成河。

      唐雎 (提高声音)那么,大王可曾听说过平民之怒?

      秦王 (⑥ )平民发怒,不过就是扔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 大王说的是那些庸人发怒的情状,并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的样子。专诸刺杀王僚时,彗星的光芒掩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飞扑到殿上。⑦(⑧

      秦王 (⑨ )先生坐,先生坐!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寡人明白了,⑩

  • 1. 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合上教科书,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不辱使命()

    秦王然怒()

    亦免()()

    以头地尔()

    降于天()

    天下素()

  • 1. 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然后合上教科书,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
    1.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安陵君其寡人!
    2. (2) 虽然 ,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 (3)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寡人者,寡人与?


    5. (5)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 (6)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

    A . 渔人甚 B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 一狼其中 D . 以头地尔
  •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    
      ②寡人    
      ③亲尝教以
       ④许由无天下之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 (4) 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 (5)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苏秦刺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2)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 (4) 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