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阔绰    侍侯    两肋插刀    无原无故 B . 隐匿    吆喝    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 C . 戏谑    驾驭    千钧之力    涝涝叨叨 D . 置息    莲蓬    战战兢兢    拳打脚踢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乙己(节选)

    鲁  迅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 (1) 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 (2) 从上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
    3. (3) “哄笑”中的“众人”,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⑪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⑫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⑬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⑭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⑮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⑯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⑰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⑱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⑲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 (2) 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 (3) 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 (4) 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 (5) 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 1. 新世纪中学新星文学社为喜迎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文学沙龙活动,你作为学生嘉宾被邀请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相关任务。
    1. (1) 【活动一:专题讲座】文学社拟于6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准备邀请市作协主席沐曦老师担任主讲人。请你代表文学社前去邀请沐曦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
    2. (2) 【活动二:名家访谈】沐曦老师即将来校。在讲座前,学校文学社拟向沐曦老师开展一次访谈。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围绕此次活动主题预设两个访谈问题。
    3. (3) 【活动三:文学创作】讲座结束后,文学社成员婷婷同学作了一篇讴歌邓稼先心系祖国、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请你点评。她的文章里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
  •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________,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________,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________,具有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 .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 . 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 .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 .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 1. 名著阅读。

        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扶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1. (1) 选段中A是,最终因为,他才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2. (2) 选段出自名著《》,是小说的典范。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B .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C . “你也是我的小祖宗儿。”望日莲说:“来,我背着你。” D . 可怜儿来到杜家,一年到头天蒙蒙亮就起,烧火、做饭、提水、喂猪、纺纱、织布、挖野菜……等,夜晚在月光下,还要织席编篓子。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念    心/服服帖    不依不/幸逃脱 B . 出/沉    直/不而走    如坐针/轻怕重 C . /泛    醋/沧海一    到脸上/秘密杀 D . 防/坝    盘/古不变    性情急/口干舌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粗糙        乱篷篷        不懈置辨    咬文嚼字 B . 隐匿        橄面杖        无缘无故    提心掉胆 C . 窒息        天灵盖        转瞬即逝    影影绰绰 D . 颓唐        破夹袄        千军之力    无精打彩
  • 1. 把下面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上,组成一段连贯的话。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①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②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③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求”就意味着追求。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