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1. (1)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描写了山众多、水汹涌的景象,引发张养浩的吊古伤今之情。
    2. (2) 写封建王朝无论盛衰,老百姓都无法摆脱痛苦的境地的句子是: 
    3. (3) “”两句,慨叹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如今早已繁华褪尽,没于尘土。
    4. (4)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1.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1. (1) 回顾自己仕途和征战经历的句子是: 
    2. (2) 诗人喜欢用“浮萍”来写游子的漂泊无依,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的“”。
    3. (3) 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4. (4) 零丁洋畔,文天祥满腔悲愤,以死明志,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1. (1) 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有物是人非的嗟叹的句子是:
    2. (2) 表现少年时代的孙权已带领千军万马,坚持抗战,从未向敌人低头和屈服的句子是:
  •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1. (1) 以春意写冬景,“”,乐观浪漫,豪情万丈。
    2. (2) 古人常常将“羌笛”这一意象用于边塞诗中,以渲染悲凉的氛围。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表惜别之情。
    3. (3)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句子是:
    4. (4)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5. (5)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1.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1. (1) 《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 (2) 《十五从军征》中“”两句,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我们似乎与老兵一起,目睹家中荒凉的景象。
    3. (3) 当征战多年的士兵回到家中,家人全都亡故,只见“”,一片荒凉,怎能不“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1. (1) “”一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又以明丽的秋景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之感和怨幽之情。
    2. (2) 词中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3. (3) 运用短句,写出革命志士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4. (4)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志士秋瑾“”的济世情怀。
    5. (5) 自问自答,表现不畏世俗眼光,以英雄自勉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1. (1) 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2. (2)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重回“气吞万里如虎”的青年时光的句子是:
    3. (3) “”两句以醉开头,以梦启下,将读者从眼前苦闷的现实带回对早年军旅生涯的回忆。
    4. (4) “”是辛弃疾心系国家的一腔热血。
  •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1. (1) 成熟稳重的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出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2. (2) 以孙权自比,表现其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3. (3) 苏轼以魏尚自比,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4. (4) 抒写人到中年,壮志未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5. (5) 苏轼“聊发少年狂”。真正的狂是其磅礴的内心,是其渴望建功立业的冲天豪情:
  • 1.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1. (1)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展现独特的塞外秋景,传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 (2) 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 (3) 范仲淹通过“”展现了边塞雄浑的风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4. (4) “。”范仲淹感慨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表达自己功业未成的愁思。
  • 1.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个人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页